文/韩庆祥
作者为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三年多来,纵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问题意识、目标导向、补齐短板、精准发力”贯穿始终,成为其治国理政新实践的鲜明特点。
从“问题切入”实现“成功走出”
问题是矛盾的具体表现,矛盾是问题存在的根源,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谙这一辩证之道,其治国理政,既力求破解我国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也力求解决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还积极解决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遇到的难题。
习近平指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强调,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不解决问题、不破解难题,发展就寸步难行。发展既要清障,也要建构。障碍不除,发展难行。
破除发展障碍,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不解决我们党面临的“四种危险”问题,就难以应对“四大考验”,难以把坚硬的“铁”打好;不解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容易落空;不解决“五大发展理念”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难以真正兑现。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本质上就是解决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的,只有从问题突破,才会有更好结果,问题掩盖,就会失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首要工作就是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本职工作做好,首先要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发现、分析、解决本单位、地区的矛盾和问题。淡漠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正视问题就会演化成大问题。只有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赢得主动,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只有解决矛盾和问题,才能推动本单位、地区发展。解决了问题,就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契机。一个单位或地区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要言之,
增强问题意识是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这叫做从“问题切入”实现“成功走出”。
因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精力用在发现、分析、解决本单位、本地区的矛盾和问题上来,把解决问题作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包袱,作为创新的支点而不是退缩的借口,作为更上一层楼的机遇而不是听之任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多从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谙这一道理,所以,
其治国理政,首先是从破解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入手的,也是从分析解决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入手的,并以此来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
再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之间的较量既看各自优势,更看各自短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的发展,都要遵循三句话铁律: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发展软肋,打牢发展支点。虽然发挥比较优势、打牢发展支点很重要,但首先重要的是克服发展软肋,因为软肋不克服掉,比较优势就发挥不出来,发展支点也不牢固。高手过招,往往不是拼谁功力高强,而是比谁漏洞最少。
两个人竞争,失败一方不是没有优势,而是漏洞太多;一些地区落后,是由于发展短板太多,具有比较优势却发挥不出来。有些人难以应对复杂的风险、难题,难以顺利完成其担负的历史任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自身有“短板”。
所以,具有问题意识,积极分析和解决我国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弥补发展短板,选准发展目标,然后精准发力,就显得尤为关键了。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目标导向、补齐短板、精准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路主要是从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克服短板切入的。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基本上是围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确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精准发力而提出来的,
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和精准发力,是他治国理政思想的发源地和生长点。
五大特征贯穿始终
围绕“问题意识、目标导向、补齐短板、精准发力”这一主线,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呈现出五大特征和表现。
第一个表现,就是充满自信和战略定力。缺乏自信的人,往往回避问题;充满自信的人,才具有坚定的信心、信仰,才会去直面并破解各种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是有自信、有力量的表现。
第二个表现,就是直面难题、敢于担责。敢于担当,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他积极推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倡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调努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以及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及外交新格局等,都显示出他敢于担当的精神。他敢作敢当、敢作敢为,勇于担当起对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和对人民的责任。其实,从正定走到福建,从地方走向中央,一路走来,都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敢于直面难题、敢于担责的品质。
第三个表现,就是哲学滋养、顶层设计。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注重运用哲学智慧进行顶层设计。习近平所遇到的问题,要么是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问题,多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要么是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难题,既需要高超的哲学智慧,否则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路径和方法,也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否则抓不住牛鼻子,顾此失彼。习近平既具有哲学智慧,注重运用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破解难题,又注重在解决根本问题时对发展目标进行顶层设计。
比如,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等问题上,习近平都注重运用哲学思维来思考和谋划,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第四个表现,就是真抓实干、刚性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准问题、目标精准发力,具有真抓实干、刚性执行的品格,求真务实、作风过硬,具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刚性执行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习近平同志当选党的总书记之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的一句话,非常贴切地体现了他治国理政的品格。
“打铁需要自身硬”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打铁”;二是“自身硬”。打“铁”,意味着当今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任务、困难、风险和挑战非常“坚硬”。既然“铁”比较坚硬,“打铁”的主体必须“硬”。这种“硬”,首先应当硬在精神、硬在能力和硬在作风,就是要真抓实干、刚性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今天的改革是深水攻坚,必须要啃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在反腐倡廉和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上,他强调“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敢于“打老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强调一定要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他强调遇到难题,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他还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等等,体现的都是真抓实干、刚性执行。
第五个表现,就是积极针对在实现目标上的“短板”精准发力,力求克服自身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们党自身存在的短板即“四种危险”,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
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积极倡导和实施“五大发展理念”;
针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短板,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针对我国外交上的一些短板,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作为、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命运共同体、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外交方略。
无论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五大发展理念”,还是外交方略等,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刊于《瞭望》2016年第14期
(作者: 编辑:高梦格)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