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与蜡像的亲密接触 360行之另类“复制”
发布时间:2016-09-26 11:17:30来源:J--人民网进入电子报

工作室陈列架上摆放着各种“蜡头”。

工作室陈列架上摆放着各种“蜡头”。

  体验地点:杭州余杭某蜡像工作室

体验职业:蜡像师

与范冰冰喝下午茶,和成龙比功夫,听郭德纲讲相声,跟科比打场篮球……走进蜡像馆,与那些荧屏上的大明星来个亲密接触,近年来颇受人们欢迎。

然而,这些能够“以假乱真”的蜡像是如何制作的,又有哪些讲究?近日,记者走进杭州一家蜡像制作公司,跟随蜡像师俞海波体验蜡像制作艺术。

做“泥头”是第一步

这天,记者来到位于杭州余杭的一家蜡像工作室。先是见到门口站着一名警察,正在纳闷,走近一看,竟是座蜡像。再往里走,一些办公室里坐着聊天的中年人、眼神慈祥的老人、打扮时髦的年轻人,定睛一看,无一不是蜡像!在走廊尽头,记者见到一位年轻设计师正专注地在雕塑台前工作,确认不是蜡像后,记者与其打招呼,发现他正是此次体验的蜡像师俞海波。

俞海波今年31岁,从事蜡像制作已有近十年时间,此刻,他正在制作笑星宋小宝的蜡像。据他介绍,制作蜡像需要采集资料、创作泥稿、翻制蜡稿、精修、植发植眉植胡子,最后还要化妆、穿衣服等。其中,制作“泥巴头”是第一步,它的做工好坏,决定着蜡像的“像不像”。

在做泥头之前,俞海波先找了三四张该笑星正面照片以及与人合照,作为参考。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如果有真人的话,蜡像师会拿根尺子,把全身尺寸像做衣服一样量好。一个测量环节要至少积累200多个数据,比如量面部,就要将眉间距、眉弓高低、人中长短、颧骨高度、嘴角宽度等一一记录下来。

泥塑就是把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立体还原。宋小宝的特征是小脸、高眉弓、深眼眶、大鼻头、小嘴巴,俞海波抓住特征,先用雕塑泥一点点堆出宋小宝轮廓,再用刮刀、刨刀、修刀等各种工具进行雕琢。翘着兰花指、眼睛看向斜上方看,同时张嘴大笑这种夸张表情是其招牌动作。在雕刻时,俞海波特意用刨刀将蜡像胸锁乳突肌突出,以显示伸头大笑的动态,让蜡像“活起来”。

在俞海波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形特点,比如蒙古人额头宽,西方人眼窝深,把握住这些特点,能够迅速雕刻蜡像轮廓。但俞海波也有感到“棘手”的蜡像,比如伟人和美人。伟人由于太深入人心,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伟人形象,且各不相同,蜡像师很难着手;美人由于都是大眼睛、红嘴唇、圆润脸庞,特征太不明显,所以很难把握。

据了解,单一道做泥塑工序,就需要三四十把工具。在雕刻眼皮时,俞海波反复测量,确定厚度。原来,正常人的眼皮厚度2.5~5.5毫米,塑形时哪怕只厚一毫米,都会影响蜡像观感。单塑头部一个蜡像师最短就需要四五天时间。

“万千烦恼丝”根根植

“泥头”做好后,需要在表面敷石膏,石膏干后,取出泥塑,填充蜡油,成为“蜡头”,此时就可以在上面修皮纹、毛孔、皱纹等,以达到进一步逼真。在俞海波工作室,记者看到各种各样还未经修饰的“蜡头”,一些“蜡头”已初步显出动人姿态。

对于蜡像师来说,为了把蜡像做到“一模一样”,他们需要做非常细致地“表面功夫”,植发就是其中一项。据了解,一尊蜡像需要用到头发大约3万根左右,植入需要一个月时间。植入之前,需要对发色进行处理。在其工作室内,有一尊吴秀波的蜡像,据说吴秀波那头经典“奶奶灰”是经过多次漂染、上色、区块染、片染、挑染等才做出来的“一模一样”颜色。

一个月前,一个蜡像馆在俞海波这里定制了一个蜡像,“蜡头”已经做好了,需要植头发。俞海波从一包假发中找出提前制作好的金黄色长假发,挑拿出一根发丝,缠在一根顶端分叉的植发针上,调整好植发针角度,一针针扎下去。植发有讲究,比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头发密度;植发一定要均匀;女士头发从后脑向额头以半圆形式植入,男士头发从下往上以正圆形式植入等。

俞海波让我试试看。由于手脚笨拙,我费了一分钟时间才好不容易植上一根头发,头上已经汗水涔涔了。植发必须一次性到位,不能反复植,否则会伤害“蜡头”,这对技师的要求更高。植好头发后,每个蜡像师还要根据情况为蜡像做出造型,所以蜡像师还充当了理发师角色。

不止植发,为了达到逼真效果,蜡像师必须对明星蜡像进行“一比一”复制,包括孙杨手臂上的红色胎记、张柏芝身上的纹身、罗纳尔多膝盖上的伤疤等,都需要按样做好。甚至有时,明星怀孕,蜡像也要跟着涨肚;明星发胖,蜡像也要跟着“贴膘”等。

世界上,基本所有蜡像公司的制作技术都是保密的,绝不外传。虽然,俞海波的工作室目前拥有裁缝、灯光师、模具师、化妆师、假发种植师等技师共12人,但涉及关键制作技术的,俞海波都自己一人完成。并且他从不带徒弟,他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据了解,杭州目前有四五家蜡像制作公司,但它们之间从不进行行业交流,也严格防止同行窥探自家的“制作秘密”。

“像不像”精髓在眼神

在俞海波的蜡像工作室,摆放着各式各样蜡像,有拳击运动员泰森、篮球运动员科比、猪八戒、美猴王,还有美国总统领袖奥巴马等,它们有的是成品,有的是半成品,但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是如何做到的?俞海波表示,蜡像“像不像”精髓在眼神。

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性格常常能从他的惯用眼神里察觉一二,所以找对“眼神”很重要。俞海波做过这么多蜡像,迄今为止最让他满意的是自己爷爷的蜡像。由于父母常常外出打工,俞海波从小跟着爷爷长大。在他印象中,爷爷是个慈爱的人。上学时,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给他做饭;想吃肉家里买不起,爷爷把豆腐做成“红烧肉”让他过嘴瘾;去世前一天,还给他做了一条鱼等他回家吃……

在给蜡像最后安装眼睛时,俞海波从一堆眼珠模具里挑出瞳孔黄色、眼睛浑浊的,比较符合老年人特征的道具,安装后,他反复调试瞳距、眼睛聚焦点,向上看45度角、向下俯视……直到找到从蜡像眼里找到慈爱感觉。这个过程,俞海波花费了四五天时间。在俞海波看来,想要把眼神把握准确,就需要蜡像师在平时多搜集资料,把握塑形对象的性格特征。

俞海波自小喜爱画画,初中时就报了美术班,考上象山美院后,学习木雕、油画等,专业基础比较扎实。2007年毕业时,全国蜡像制作公司不到五家,但生意十分红火。看到了蜡像制作前景,他毅然加入了这一行业。

目前他已经做出的蜡像超过2000多座,位于杭州西溪湿地的一家蜡像馆里展出的奥巴马、贝克汉姆、玛丽莲梦露、憨豆先生等名人蜡像多出自他之手。为了能够让蜡像更像,俞海波常常自己掏路费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观摩,边看边记,回来自己实验。他直言,蜡像做久了,现在养成一种习惯,看到一个人就会先分析他的五官数据,比如眼睛大小、额头宽窄度、发色深浅、发量多少等,对人几乎“过目不忘”。

俞海波的订单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蜡像馆等,对方一般会拿着具体图纸找他们塑像。这么多年来,唯有一个订单让俞海波印象深刻。那是一个小男孩遭遇车祸,头部缺失,家属打听到俞海波,请求做一个跟真人一模一样头部,用于告别会。“没想到蜡像应用可以这么广”,俞海波说道。

记者手记:蜡像,不仅仅是复制

自世界著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入驻国内以来,国内迅速兴起了一阵“蜡像热”。作为行业“龙头老大”,不少明星以自己的蜡像能够入驻杜莎夫人蜡像馆为荣,观众也不远万里去参观。那些平常没有机会和明星接触的普通人,能够在蜡像馆里与“真人”合影、近距离接触,极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博物馆也会摆放蜡像,对某些历史上发生的场景进行还原,帮助人们理解历史。但是随着蜡像“红”遍大江南北,一些粗制滥造的“雷人”蜡像也出现在观众面前,那低劣的材质、毫无美感的服饰,“辣”了不少人的眼睛。

其实,蜡像不仅仅是“复制”。体验中,蜡像师俞海波也谈到,外形相像只是对蜡像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蜡像要能够对人物的精气神进行还原,使参观者看时,感到这个蜡像是“活”的,而不仅仅是一件物品。而一味容忍市场上粗制滥造这股风潮的兴起,只会使蜡像渐渐失去市场,失去观众。

蜡像艺术如何才能更受人们喜爱?一方面,可以设立蜡像制作的行业协会,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把关”,将那些只想捞快钱的“蜡像”商人剔除,留下真正的“蜡像师”。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拓宽市场,比如为有需求的消费者订做个人蜡像、人偶蜡像等。国博今年开设名人蜡像馆,在展览同时还推出相关文创产品和服务,例如为观众现场制作手模等,也是一种创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