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民日报:城镇化不能只重面子 要防止过度城镇化

发布时间:2017-03-14 08:08:28来源:SRC-5111

李建春代表: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让进城人口真正享有市民待遇

王鹤龄委员:建设特色小镇不能不顾实际一哄而上,要科学规划、健康发展

乔新江代表: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可持续,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城市追求美好生活,他们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关系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成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城镇化更重质量,让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市民的各项权益

去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45%左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人的城镇化。”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说,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别,关键在于户籍背后的诸多福利。推进人的城镇化,要让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市民的各项权益,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

“我国要实现2020年规划提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必须平均每年实现1000多万人的户籍城镇化。”李建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带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需求,使巨大的需求潜力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不再单纯求速度,更重发展质量,既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实在。”河南省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代表说,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进城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对已经留下的“新城市人”,则要让他们享受均等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里过得更加体面、活得更有尊严。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鹤龄委员说,要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大城市和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更多人选择在中小城镇生活,解决人口在大城市扎堆的问题。”

如何提升公共服务?李建春介绍,为解决好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重庆出台了一个总体意见和户口迁移、土地处置、社会保障三个配套文件,将转户农民工的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纳入城镇保障体系。

“政府应提供更多廉租房,让进城人口有立足之地、立身之所。发展便捷、快速的轨道交通,能够克服时空上的距离,对促成人口合理分布有重要意义。”王鹤龄说。

城镇化不能有城无业,让进城人口稳定就业是关键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不可持续。”乔新江说,城镇化不能眼睛只盯着房地产,而要培育配套产业,只有房子的城镇留不住人。要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1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二三产业的比例。”乔新江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既要绿色,避免“大城市病”;也要可持续增长,不能因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信阳坚持产城相辅、产城互动发展,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绿色食品等现代产业集群,让城镇化发展更有底气。

“城镇化的第一大事就是解决就业,让进城人口体面就业、体面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王鹤龄说,有了产业,才能吸纳就业、容纳人口,有了产业体系的发展,才能推动城市设施的不断完善。

李建春认为,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规划布局,这样才能提供工作岗位;对进城农民工提供针对性培训,提高他们的稳定就业能力。重庆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分类开展就业培训,给予创业扶持,让他们真正留得下。

代表委员们认为,要防止“有城无业”的过度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进城农民没有稳定的收入,也就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

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城镇化如何合理布局?

“我们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要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不要盲目建设所谓的大都市。”王鹤龄说。

李建春说,从国家层面看,城镇化战略很清晰,就是“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设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但是有的地方把城镇化变成了城市化,大城市摊大饼且越摊越大,造成很多城市病。

王鹤龄说,建设特色小镇不能不顾实际条件一哄而上,在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宜业宜居”的标准,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培养发展起配套的绿色产业体系,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资源禀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推动特色城镇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们认为,发展特色小镇,不仅是着眼于小镇自身,更重要的是,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实现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特色小镇的首要属性是“特色”,生硬的模仿、抄袭,背离了建设特色小镇的初衷。

“城镇化不能把城乡割裂,应该更注重城乡一体化。”李建春提出,一是经济上的良性互动,城市里的人能够方便地到乡村去消费,乡村的产品能够便捷地流通到城市;二是建设布局上的无缝衔接,比如建设特色小镇,每个小镇建设尺度不大,保留它的生态性,然后在功能上弥补大城市功能的不足;三是城乡建设用地应该同地同权,资源应该更多流向农村,而不是只向城市集中。

乔新江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宜居宜业环境上下更大功夫,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者 齐志明 李坚 许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