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监测“饭卡” 暗补困难生600万元
中国科技大学通过监测学生“一卡通”定位、资助经济困难生,至今累计资助4万人次总额超600万元
杜先生当年收到的学校补助通知邮件。受访者供图
身在美国的杜先生因为最近在网上的一条发言火了。
7月7日,他在一套“有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故事?”发言中,介绍了自己在中国科技大学读本科时遇到的一件“蹊跷事”。一天,学校突然通知他带着一卡通领取补助,而他此前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自己的经济状况。事后他才知道这是学校利用一套独特算法,针对贫困生推行的隐形资助计划。
中国科技大学学工处副处长李峰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学校从2004年开始利用大数据算法推行“隐形资助”项目,除了两个月的寒暑假期,中科大每年“隐形资助”项目持续时间为10个月,每人每月可获得160元的资助。目前已累计资助4万多人次,资助金额超600万元。
意外的补助与感动
“没有想到这个发言会这么火,现在已经有40000多赞,1800多条网友评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涨。很多人被这件事感动。”谈起自己在网上的发言,杜先生说道。
2004年,杜先生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由于当时家庭经济状况出现问题,自己每一笔钱都花得小心翼翼,一日三餐基本都在饭价较为便宜的食堂解决,“早餐两根油条一杯豆浆,午餐和晚餐都打半份菜。所以每天在食堂的花费不超过六块钱。”
2005年年初,杜先生突然接到学校的一封邮件,通知自己带着一卡通去领取去年12月份的补助,一共360元。惊讶之余,杜先生觉得一定是学校搞错了。“我在学校从没跟任何人说过我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啊,为什么要给我生活补助?”
学校工作人员告诉他,学校会监测每个学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如果每个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学校就会提供相应的生活补助。
“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杜先生感动不已。随后,他跟一个家庭条件很好的同学分享了这件事。“他也很惊讶,然后就想‘测试’一下学校这个监测系统。于是,他开始尽量用现金消费,结果一个月下来,他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不到20块钱。”杜先生说。这位同学却始终没有收到领取补助的通知。他“愤怒地”责问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发补助,得到的回答是,“根据你的消费记录,你很少在食堂吃饭,所以在我们的算法中,不认为你是贫困学生。”
后来,随着家里经济状况的好转,杜先生在食堂消费的费用也慢慢增加了,在享受隐形资助一年左右的时间后,杜先生再也没有收到过领取补助的通知。
目前,杜先生早已顺利完成学业。回想起12年前领补助的事情,仍然满心感动,“除了受助者本人,同学中知道这个资助的人很少,学校对受助学生的隐私保护真的是用心良苦。”
已资助4万多人次 超600万元
中科大学工处副处长李峰昨日向记者证实,学校从2004年开始正式推行“隐形资助”项目。但出于项目的隐私性考虑,学校没有主动公布过项目细节,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一项目。“这个事件火起来之后,一个老校友还问我,中科大真的有这种资助项目吗?”
李峰说,推行“隐形资助”的初衷,是保证每一位学生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业,同时,通过这种人性化的资助方式,让他们既可以安心地使用这笔钱,又能体会到被关注的温暖,把这份关怀传递下去。
李峰介绍,中科大每年除去寒暑假期,“隐形资助”项目持续时间为10个月,每人每月可获得160元的资助。目前已累计资助4万多人次,资助金额超600万元。
实际上,2003年以前,中科大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主动申请得到相应的资助。但让学校最终推出“隐形资助”项目的,实际上跟当时一个女同学有关。“因为我们发现她的一卡通在学校的平均消费金额非常低,但她并不在我们认定的贫困生资助数据库内。”
老师们调查后得知,她家的经济条件确实很不好。但她之所以没有被学校认定为经济困难,一个是她本人不好意思说出来,另外,她认为学校还有经济更困难的同学需要资助。
于是,学校希望通过对学生消费数据分析更加精准地定位到这些经济困难的同学,给他们更直接快速的帮助。2004年,中科大学生工作处和网络中心开发出一套独特的算法,通过对学校一卡通的电子消费数据的分析,从中筛选出哪些同学消费水平特别低,并及时资助这些同学。
■ 对话
“希望能默默地帮助同学”
“隐形资助”好评如潮。在海量点赞的同时,很多人也被学校的行为所感动。
中国科技大学学工处副处长、“隐形资助”项目相关负责人李峰表示,学校并没有刻意宣传“隐形资助”的模式,我们还是希望能默默地帮助同学。但凡是来中科大交流“隐形资助”项目的其他高校,我们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我们的经验。
新京报:哪些学生可以获得“隐形资助”?
李峰:“隐形资助”主要帮助那些在贫困生数据库里在食堂消费水平特别低的同学,还帮助原来不在库中,由于各种原因突然陷入贫困的同学。学校会悄悄给他们的一卡通中打入资助款。
受益于这个项目的同学,一部分是本身就在学校的贫困生数据库内,且处于比较低的消费水平。另一部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在贫困生数据库内,但消费水平也远低于学校平均消费水平的,通过班主任核实其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对其进行补助。
学校贫困生数据库中的同学平均每年至少能享受到一项国家或社会资助项目,新加入库的同学被系统发现并核实身份后,同样也能享受相关资助。
新京报:“隐形资助”的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李峰:实际上,作为全国首批实施这种利用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资助的高校,我们也在不断改进算法的准确度。
我们首先会对一卡通中心获取的学生食堂消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类学生每月平均消费次数和平均每餐消费额度,然后分析同样消费次数下的所有同学的平均每餐消费额。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综合得出一条当月学校一卡通平均消费曲线和一条预警消费曲线,低于预警消费曲线的就会纳入资助考虑范围。最后一步,跟贫困生数据库进行比对,在数据库内的,基本可以确定资助对象;不在数据库内的,由班主任老师进行调查判断,是否符合经济困难和“隐形资助”的标准。
新京报:如何避免 “隐形资助”被误领或冒领的可能?
李峰:比如有的学生正在减肥节食,或者有的加餐,在校外饭店消费很多,这些同学校内食堂消费数据可能也很低。对于所有不在贫困生数据库内但达到“隐形资助”预警范围的学生,我们会通过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和院系学生工作老师进行侧面调查,判断是不是真正的经济困难。如果说第一道关是机器操作,那么这一道关就相当于人工审核。通过这两步,基本上能精准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同学。
新京报:资助金从哪里来?
李峰:隐形资助项目是学校资助体系的一小部分,资金是学校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拿出的经费。学校资助项目都实行预算制管理,由学生处在学校申报预算,专款专用。学生处每次根据算法得出资助学生的名单,再由财务处依据名单把资金划拨到一卡通管理中心,由一卡通中心打入相应学生的校园卡。
新京报:还有其他高校推行相关算法吗?
李峰:教育部曾经推广过我们的这项资助经验,但学校并没有刻意宣传“隐形资助”的模式,我们还是希望能默默地帮助同学。但凡是来中科大交流“隐形资助”项目的其他高校,我们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我们的经验。据我们所知,目前有很多高校也采用了类似的精准资助模式,比如南京理工大学和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记者 王飞翔)
(作者: 编辑: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