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推进司法公开防止权力滥用
中国庭审公开网日均直播庭审超3000场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 记者蔡长春见习记者董凡超 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17年是法检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一年,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利用“互联网+”思维全方位推进司法公开,将司法活动置于当事人乃至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有效防止办案人员滥用权力、超越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在坚持打造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基础上,建设并完善减刑假释信息公开、道路交通纠纷信息公开、破产案件信息公开、司法案例信息公开等平台,不断扩大司法公开范围,促进司法公开步入一个新的层次。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300多家法院,3.8万余名员额法官在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55.6万余件,平均日直播量超过3000场,覆盖民事、刑事、行政等案件类型。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已公布生效裁判文书近4000万篇,总访问量123亿多人次,访问范围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开案件被执行人达5562万余人。
今年11月23日开通的全国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实现监狱网上报送、法院网上审理、检察院网上监督、公众网上查阅,审理活动全程留痕,在阳光下运行。今年11月28日在全国14个省市试点建设的道交纠纷“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当事人通过网上调解平台能够自动计算理赔数额、在线申请调解、在线司法确认,无需到法院立案、开庭就能够一键理赔。
截至今年12月初,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访问量破亿人次,公开文书1.8万余篇,公告数5500多篇,投资人招募公告200篇,承办网络债权人会议22场,涉及债权人5万多人次,涉及债权额度超1200亿元。
2017年,检察机关在不断推进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升级完善和功能拓展的同时,基于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建立了官方公开微信服务平台,把检察机关的信息公开服务搬到掌上。“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微信平台”直接对接律师数据库,实现案件程序重大节点变动信息向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及时主动推送消息,律师通过微信注册并申请查询案件、办理预约事项等功能,助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通过互联网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637万多件,发布重要案件信息33万多件,公开法律文书240万多件,接受辩护与代理网上预约近15.5万人次。
(作者: 编辑: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