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惩罚机制受诟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差评机制,不少外卖小哥表示“很无奈”。
同样在北京做外卖小哥的胡海成说,现在经常有报道送外卖骑行逆行以及伤亡的新闻,“我们也很无奈,送餐时间卡的太紧,我们的规章制度特别严,一个投诉电话就会罚款”。
胡海成说,罚的最严重的就是外卖员提前点了送达,罚500元。一般投诉会罚200元,但也分情况,有时候也会罚500元,有时候会飙升到2000元。对于这一点,顾峰倍感认同,“客户打电话投诉,只要说四个字:态度不好。那么外卖小哥的2000元就没了”。
今年7月雨季,胡海成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中间没有时间喝上一口水。当时有一个外卖,迟了半小时,“我一直给客人道歉,但一下楼人家就给了我一个差评”。因为这个差评,胡海成被罚了200元。
对于给差评的原因,顾峰说,“大都是因为送得太慢了”。然而,慢的原因却很多。“有时候并不是外卖小哥的问题,但客户在愤怒的时候哪听得进解释。送慢了得差评,无论什么原因,外卖小哥都还能想得通。可是,因为商家做得不好吃,连累外卖小哥一起被差评,这种情况就让人特别上火了。公司不会听解释,只会要求外卖小哥取得客户谅解。”顾峰说,“但是,并不是每个客户都能说得通。所以,碰到一些听不进解释的客户,就等于白白辛苦一天。”
“一些外卖平台对差评的处理方式比较粗暴。一个差评就扣两三百元,也就是说,外卖小哥幸苦一天的工资会因为一个差评全部打水漂。另外,外卖小哥的申诉渠道很少,大都只能想办法取得客户的原谅。”曾对外卖市场做过调研,也曾经试水外卖行业一年多的程瑞对记者说。
“服务评价系统涉及三方的利益——消费者、服务人员、公司管理层。设立服务评价体系,当然是为了维护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因为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收入挂钩,而公司收入又与消费者选择有关。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态度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以及公司收入。自然,公司管理层需要服务评价体系。”程瑞说,管理层在采用服务评价体系后,配套的就是对差评作出处理。“客观地说,消费者给差评有很多原因,不一定是服务人员的错。比如送餐太迟,不一定是快递不尽心,可能是受恶劣天气影响。可是,在差评处理措施上,管理层往往选择了懒政,不会去分辨消费者给差评的原因,而是认为只要扣钱就能解决问题”。
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消费者给差评成为管理层克扣工资的理由,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作为服务人员,对于差评没有申述机制,只能默默接受差评带来的结果。
“评价体系原本是用来提升服务水平的辅助手段,但是企业管理层并没有以这种方式使用评价数据,也没有提升服务水平的配套程序,这就造成了只能由服务人员或被服务者来承受相关的矛盾。”程瑞说,当然,服务评价体系对消费者维权也是重要的,不能说差评会给“不容易”的人带来坏处就不使用。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服务评价体系做进一步细化。差评需要给出原因,同时服务人员可以申诉辩解。公司根据差评的具体原因,或惩罚服务人员或改善客观条件。(赵丽 孔惠)
责编:刘琼
(作者: 编辑:高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