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符樱 匡志达 通讯员沈嘉)继去年中秋国庆长假降价迎客后,今年“五一”、“十一”假期,湖北省300多家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景点,门票价格再次全线下调,最高降价幅度25%,包括神农架、武当山、三峡大坝、三峡人家、黄鹤楼、东湖磨山等著名景区。
根据省物价局最新下发的降价通知,实行优惠期间,现行门票价格在50元/人次以内(不含50元)的,降价25%;50元/人次(含50元)至100元/人次(不含100元)的,降价20%;100元/人次(含100元)以上的,降价15%。降价后的门票价以元为单位取整,四舍五入。
比如,武汉的黄鹤楼景区,现行票价80元,在门票优惠时段,降价20%,为64元;十堰的武当山景区进山门票140元,降价15%后,为119元;恩施的腾龙洞,现行门票180元,降价15%后,便宜27元。
“五一”和“十一”的降价时限分别为3天和7天,具体时段以国务院公布的放假时间为准。降价仅限于门票,观光车、索道等其他价格,假期里不降价。原本可享受门票优惠的人群,在假期里可享受折上折。省物价局人士举例说,假如景点门票现行价格100元,节日期间降价优惠为80元,按政策可享受半价优惠的老人、儿童等,门票只需40元。
游客如果发现相关景点没按规定降低门票价格,可拨打12358价格热线举报,物价部门会依法予以查处,并公开曝光。
湖北景点为何“逆市”降价
景点假期降价能否成常态市民盼更多景点假期优惠
湖北景点为何“逆市”降价
去年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湖北就出台过类似景区门票优惠政策。
在那个黄金周,湖北是国内景区让利幅度最大的省份,全省仅A级景区就有177家降价,其中6家5A级景区全部打折。武汉市减免门票的A级景区有22家,占A级景区总数的68%,其中4A级景区就有10家。
省旅游局数据显示,仅算全省6家5A级旅游景区门票降价,节间就游客让利2000多万元;全省提供优惠的景区共接待游客670多万人次,门票折扣总价值达1.07亿元。
此次,湖北为何“逆市”降价?景区、老百姓怎么看?
门票降价多家景区不亏反赚
让利那么多,景区赚的门票钱是否不如往年?
省物价局工服处负责人说,合理的假期门票降价优惠,对游客和景区其实是双赢的:票价便宜了,游客得了实惠,更愿意去景区玩;景区吸引了更多游客,对景区收入是有利的。
省旅游局提供的数据,证实了这种说法。去年国庆中秋双节长假,省内6个5A景区接待人次分别为:神农架31.33万人次,同比增长60.01%;武当山23.06万人次,同比增长47.16%;三峡大坝22.45万人次,同比增长115.66%;三峡人家19.15万人次,同比增长159.13%;黄鹤楼15.60万人次,同比增长40.54%;神农溪8.8万人次,同比增长25.36%。各景区门票价格虽然至少降了15%,但门票收入不比往年逊色。
神农架旅游集团人士说,去年双节长假景区接待量,比历史最好的2010年还要高71%。门票是降价了,但客人来的更多了,消费也更主动,景区门票收入1400多万元,比往年增长127%。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天池人士介绍,去年“十一”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比往年上涨了三成。景区在旅游收入没有亏,综合收入近300万元,比前年同期增长25%。
景点假期降价能否成常态
今年湖北景区再次门票优惠,很多景区看法不一。
神农架旅游集团人士说,针对过度依靠门票经济的现状,景区也在积极调整,平时推出更多门票优惠吸引游客,将“吸金点”逐渐转向二次消费。
也有景区人士说,旅游行业周期性很强,每隔4到5年就是一个由热转冷的周期。去年政府通过高速免费等手段刺激旅游消费,游客出游热情热度空前。景区虽有一定利润,但相对一个旅游“火爆年”,成绩还不算很理想。在景区门票降价问题上,还是应遵循市场规律,把自主权交给企业。
省物价局人士坦言,景区降价是惠民政策,意在减轻消费者负担,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发展,但需根据市场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去年双节假期,10元以下景点门票是全免的,有相关景区反馈说,这对景点影响太大,因此今年的优惠政策就进行了调整,10元以下景点门票降价25%,不再全免。
今后,假期景点门票优惠会否成为常态?该负责人说,物价部门研究讨论过,目前没有具体结论,还需进行更多市场调研。
市民盼更多景点假期优惠
昨天,汉阳锦绣豪园的林茵小姐对景点降价连声称好。她说,去年中秋国庆期间,景点降价优惠,她和父母一家3口自驾去了武当山、三峡人家玩了一趟,门票总计省了100多元。
还有市民表示,希望更多景点加入假期降价迎客的行列,“降价的都是政府定价、政府指导景点,省内其他景点,能否也实行优惠?”汉口后湖同安家园的肖明先生追问。
省物价局工服处负责人表示,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景点,物价部门没有定价权,门票价格由市场决定,物价部门不能强制降价。但物价部门发出了倡议,希望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游览参观点门票,也能在今年“五一”、“十一”假期对游客实施优惠。
记者符樱 匡志达 通讯员沈嘉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