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3份带着痛感的答卷

发布时间:2013-10-29 05:58:28来源:SRC-13

图为:大考中的药企。(记者 王威 本报视界网 吴涛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蔓 陈屿 杨麟 实习生 柯小南 周丹 通讯员 孙麟 陈菡

  一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苛的考试,悄然降在我省294家药品生产企业的头上。GMP,这个以往很多药企员工念不清的英文缩写,现在成为他们张口即来的口头禅。

  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李昌海说:“药企发展承载着厚重的社会责任。GMP实施之初,企业会有阵痛,但这是短暂的。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大考,也是药企进入世界舞台的大考。”

  该局总工程师朱与杰表示,随着新版GMP按既定时间表的推进,我省药企面临优胜劣汰。希望通过这次大考,给湖北药品生产市场做一个加减乘除法,做大、做强一批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行业跨越发展;驱除假冒伪劣药品。

  摸底显示,到2015年12月底前,我省有882条药品生产线需通过新版GMP认证,预计投入资金108亿元,平均每个企业需投入4500万元。

  拯救:药品消失之痛

  “这笔投入对中小药品生产企业而言,不是一个小数目。”

  省食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杜汉业直言,我省药品生产企业块头普遍偏小,年销售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企业占相当大比例,改造资金压力巨大。如果任由中小药企消亡,他们手上持有的药品批准文号也随之埋葬,这意味着一批廉价有效的民生药将会消失。

  9月16日上午,一场特殊的对接会悄然进行。省食药监局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为全省医药行业提供金融对接服务。政府职能部门、银行、药企,坐在一张桌子上“讨价还价”,这在全国药监行业还是首次。这次活动吸引了全省50余家知名药企和30余家农行支行参加。省农行与7家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现场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次成功极大地触动了省食药监局——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穿针引线,促进政企、银企和企企合作,鼓励药品生产通过兼并重组向优势企业集中。

  去年,武汉人福并购了湖北成田和北京巴瑞医疗器械等;今年以来,远大医药合并了黄石飞云和北京华靳等医药企业……

  23日,在天门市郊的人福成田制药有限公司,200亩厂区内,紧张生产的老厂房旁,符合新版GMP的新厂房也在如火如荼地兴建。“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外用药阿昔洛韦乳膏,很受市场欢迎。”人福成田制药有限公司的质量部经理邓靖介绍道,“GMP改造需四千余万元,两年前的成田拿不出来。但如果不改造,企业就得关门,这剂好药也会消失。”

  人福医药兼并重组成田后,今年上半年该产品的产量提高了15%。

  答卷一:GMP不是简单地除旧布新,更呼唤通过政府帮扶,拯救那些缺资金、有技术,有药品文号的企业,保护有市场、有疗效的民生药。

  弥补:成本上涨之痛

  走进武汉市金银湖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制剂工厂,占地116亩的现代化厂房让人眼前一亮:几名工人在一条生产线旁看药品如流水般淌过,时不时地通过电脑进行调控——生产线全面实现了自动化。该公司的片剂和无菌制剂都已通过新版GMP认证。

  望着一手创建的新工厂,总经理朱军喜忧参半。喜的是,新药厂月底就能投产;忧的是,新厂一期建设投入高达4亿元,何时收回成本还是个未知数。

  朱军算了一笔账,每条生产线改造要耗费几百万到几千万元不等。由于对环境要求严苛,一台手提式悬浮粒子计数器要30余万元,工厂最少配备3台,得1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