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召开 四十多位专家江城论道

发布时间:2013-11-11 06:21:37来源:SRC-13

  要高收入,也要低差别

  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程必定

  中国现阶段区域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在扩大。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借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既要高收入,也要低差别。区域差距的实质是产业发展差距,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缩小区域差距的好办法。

  首先要发挥长江经济支撑带在“纵横”2个方位缩小区域差距的先行作用,“纵向”即加快缩小“东中西”区域差距,“横向”即缩小省内差距;其次是推进区域合作、产业承接转移,突出通过产业做强长江经济支撑带;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发挥市场作用,释放沉没成本,尊重企业选择,减少行政挽留;四是既要重视承接周期性产业转移,更要重视承接经常性要素转移。

  江北综保区将扩大规模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主任 张林

  “江北综合保税区的规模可能会更大一些。”武汉新港管委会主任张林介绍,目前,扩大规模的审批还未完成,预计年内会有结果。

  张林表示,江北综保区的申报没有大的问题。“但是要跟自贸区结合起来,省政府相关部门希望能做的更大一点,为自贸区打下基础、扩大规模。”虽然政策环境差不多,但上海自贸区要做世界500强的营运中心,而武汉旨在贸易的便利性和开放水平。

  张林认为,目前,长江流域航运大市场还未真正形成,航运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得不到保证。上海、武汉、重庆在打造高端航运服务业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产业布局要考虑水资源承载力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马建华

  “发展长江经济带,不能一窝蜂地来,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马建华呼吁,要将目前已有的产业布局和将来的经济产业布局与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马建华说,到目前为止,长江已经密布了我国大部分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因此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严格控制在经济社会用水总量所控制的范围内,给生态环境留有足够的水。

  尽快建立长江流域跨区域和跨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防洪体系,保护好现有水资源。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在京启动《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目前,长江流域7省2市正在加紧编制上报材料,为国家出台相关规划作参考。

  ——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张忠家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水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方面存在着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应建立流域环境保护部门参与的专题工作小组,专家小组开展具体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机制,集体攻关。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导傅春

  ●长江黄金水道的新开发,意味着港航企业的春天来了。长江流域可在信息化共享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两方面开发合作。

  ——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俊

  ●长江经济支撑带的建设与发展目标,定位于“四个长江”:建设和谐长江、培育生态长江、打造体验长江、开发数字长江。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吴金明

  文/本报记者余鲁西、王友和 见习记者赵兰亭、汪喆 图/本报记者刘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