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食品安全监管兴起“武昌模式”执法员每天跑40个点

发布时间:2013-12-11 07:24:10来源:SRC-13

江民路如意馄饨店内,黄道林局长在查看店内的食材安全情况

罗庆军正在辖区小餐饮店检查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

 

  楚天金报讯 文/记者立峰 新杰 通讯员李萍 图/记者宋双庆

  昨日,武昌粮道街胭脂路,41岁的罗庆军走进钟祥人杨嫂的豆腐店,下意识地扫过餐饮服务许可证下面的员工健康证,又嘱咐杨嫂要将豆腐生产、储存、销售分开,生产设备一定要清洗。

  罗庆军目前的身份,是粮道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简称食药监所)的监督员。在辖区内,罗庆军负责监管的小餐饮店、小食品店、小作坊就有200多家,涉及从业人员600多人。哪家店有新进员工,哪些员工的健康证将要过期,哪家店里还有卫生盲点,他基本都心中有数。

  8月12日之前,他还在杨园街工商所上班。随着武昌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职能大调整,罗庆军和该区其他89位工商人员,关系全部划转到区食药监局。以前只负责食品流通环节执法的罗庆军,如今的执法范围扩展了许多,包括生产加工、餐饮卫生等。

  同样是在8月12日,武昌区质监局1名执法人员和区经信局负责农畜产品安全的十余名工作人员,也加入到食药监局行列。

  由此,从食品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等环节,武昌区食药监局率先承担了食品安全“全产业链”监管的任务。

  九顶“大盖帽”

  变为一个责任人

  对许多武汉人来说,美好的一天从一碗热干面和一碗糊米酒开始。

  但多年来,市场上许多卫生状况不佳、甚至无证经营的街头小餐饮,不仅让市民心烦,也成为监管难点和“盲点”。

  为什么会这样?武昌区食药监局局长黄道林用“多头执法”四字来概括。

  以往,食品安全监管有工商、质监、农业、畜牧、商务、粮食、卫生、药监、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联合“把守”。

  地里田头长出来的农产品归农业部门监管,小作坊里生产出来的食品归质监部门管,食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归工商部门管,到了餐桌上又归卫生部门管……“九龙治水”,看似分工明确,结果责任被分割成数块,很难有一家管到位、管到底。

  食以安为先。今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的方针,并要求各地在今年底前完成改革。7月1日,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率先将分局从市里垂直管辖转变为各区管辖。

  改革大幕拉开,但改革细节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谁来做一个先行者?武昌区扮演起“吃螃蟹”的角色。

  根据武昌区机构和职能调整方案,新组建的武昌区食药监局于7月30日挂牌。

  新组建的食药监局,整合了工商、农业、质监、卫生等部门的监管职能,对全区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和药品,实行统一监管。“分段监管”的模式被摒弃,“九顶大盖帽”变成了一个责任人。

  昔日“九顶大盖帽管不住一张小餐桌”的监管窘境,在武昌区已成为历史。

  黄道林对楚天金报记者说:“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有效整合资源,实现食品药品的统一监管,更好地筑牢食药安全的基础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