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江苏民企欲挑战武汉“短命路”新材料修路抗住重压

发布时间:2014-04-16 05:28:01来源:SRC-13

屡破屡修的武金堤 (记者刘大家摄)

固化后的武汉土壤,具有了抗水性(记者曹大鹏摄)

  楚天金报讯 记者梅丹发自南京、宁波

  ■企业来信

  政府不必投巨资修新路

  我们可以搞定老武金堤路

  《楚天金报》梅记者:

  你好!

  我是一名武汉人,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但看到《楚天金报》关于武金堤路、沿河大道等多条“短命”道路的报道后,深有感触,我们愿意为解决“短命路”问题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现在就职于江苏一家民营企业。我公司生产一种新型高科技筑路材料,这种新材料修筑的路基可以代替传统的水泥碎石路基。目前,这种新型材料已成功解决了南京多条“路脆脆”,并且在宁波将废弃的海泥变成了路基,应用到多条当地道路上。与传统材料相比,这种新材料无毒无害、生态环保,不怕超载车和重载车,可以解决令人头疼的短命路问题。这种材料还可以帮助政府减少投资,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近期,公司专程委托我返汉对武金堤路、沿河大道等道路进行了调查,随后又将武汉的土壤取回江苏,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这种土壤固化剂可以根治老武金堤路、沿河大道等道路的“顽疾”,政府无需投入巨资修建一条新的武金堤路。我们愿意以BT形式挑战武汉的短命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意,我们可以在武金堤路上建设几百米的试验段,让政府和市民看看实际效果。如果道路被轧坏了,我们自己承担投资损失。

  江苏路业有限公司员工:胡海森

  2014年3月

  记者先探南京

  先试验后推广 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其实,老武金堤路只是一个屡破屡修、屡修屡破的典型道路,却不是唯一的。近几年武汉处于城建高峰期,不少新修道路被疯狂碾压而反复维修(楚天金报也曾多次报道)。突然收到江苏这家民营企业员工的来信,记者眼前一亮:如果这家企业,能够根治老武金堤路的顽疾,武汉四新南路、21公路等多条等待大修的道路,岂不是都有了“救命药”?

  但记者也有疑问:这种新材料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有没有缺点,会不会污染环境?这家企业是不是在吹牛或炒作?

  带着满腹疑问,4月7日,楚天金报记者登上了开往江苏的动车。

  “当年在珠江路上尝试这种新技术,是冒着风险的。结果证明,这种尝试是值得的。”南京市玄武区住房和建设局总工王继宁告诉楚天金报记者。珠江路长约3公里,是南京市东大门的一条主干道,车流量巨大。由于修建各种管道,道路曾多次开挖,后来随着当地城建大开发,又成了渣土车进出东大门的必经之路。路面多次维修,每次管不了多长时间,因为路基已经全部损毁。对此,政府非常头疼。2010年,一家名为“江苏路业建设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带着一种新型材料,找到该局。王继宁说,这种新材料两大优点很吸引人,一是不需要养护,夜晚维修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拆掉围挡通车,不影响交通;二是可以让路基更坚固,抗压能力更强。但由于是新材料,该局很担心效果。于是在郊区找了一条道路,做了600米的试验段,试验显示效果挺好。后来该局又在清溪路上做了一个试验段,经过一年的试验,效果良好。2011年南京市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决定在珠江路上进行推广。通车三年以来,珠江路再没有修过。

  记者来到珠江路实地进行了采访,路面整体情况良好。沿途的商户告诉记者,这三年来珠江路确实没有维修。

  珠江路成功应用这种新技术后,南京市的广州路、上海路、石杨路、仙新路、恒飞路、恒竞路、恒泰路、恒广路、栖霞大道等道路先后应用这一材料修筑路基。

  其中,石杨路有300米路段,这一段按照传统材料施工,需要3个月才能通车,但运用新材料只用了12天就实现了通车。石杨路是一条通往南京白下区的重要道路,通车两年来,渣土车、沙石车等重载车来来往往。记者看到这300米路段完好无损,但其他路段沥青层面已经出现裂痕等病害。记者随后来到恒泰路看到,这条850米的道路是进出南京发电厂的专用道路,运煤的大货车络绎不绝,但目前路面没有出现一处裂痕。

  记者再探宁波

  跟着“吃螃蟹” 将海底淤泥变成路基

  这种材料在南京应用成功,是不是特例?为更加了解它的效果,记者于4月8日又赶往宁波市进行了采访。“其实,这种新型材料叫土壤固化剂,这种技术国内一直都有企业在研究,但很多企业都是说得好,一实践就不行。”说到江苏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土壤固化剂,宁波市象山县大目湾新城工程科科长陈立伟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宁波市象山县大目湾新城是围海而成,建房修路都必须挖出海底淤泥,这些淤泥必须运到深海倒掉,政府每年要为此投入大量的财力。另一方面,还必须花费巨资从外面采购石渣来填筑建筑地基,这导致项目工期长、造价高、资源耗费大。海底淤泥能否变为有用的土壤?为实现这个梦想,象山县大目湾新城管委会公开招标土壤固化剂。招标后,象山县大目湾新城管委会选择了一处软基,让三家报名企业现场对海底淤泥进行固化并修筑路基,然后让60吨的大货车来回碾压。一家打了退堂鼓,另外两家现场比拼发现,江苏路业建设有限公司的路基抗住了碾压,而另一家修筑的路基很快破裂。但是大目湾新城管委会还不敢立刻推广,又选了2000平方米的场地平整、500米的路基和100米的河道,共三处地段上进行了试验,试验效果令人满意。如今,江苏路业在大目湾新城的海底淤泥处理厂已经投产,内海、河道、地下室开挖出来的大量淤泥无需外运,经过处理后,全部变废为宝,广泛应用于该新城15平方公里内的道路、河道护坡等。

  宁波市政公路管养所负责宁波市内道路的维修和养护。该所所长任典平告诉楚天金报记者,市内的道路维修,都需要打围挡,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几个月,不少地段因为是软基,根本就顶不住超载车长期碾压。这种土壤固化技术,施工时间短,而且耐压。目前已在宁波市内多条道路的维修之中使用。

  ■技术解密

  中科院操刀新技术

  武汉土壤固化效果好

  什么新材料,会如此神奇?江苏路业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庆辉表示:“这要感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

  李庆辉介绍,上世纪70年代,土壤固化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在欧美等国家得到广泛使用,随后我国也开始引进和研制土壤固化材料,但实际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江苏路业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美国一种土壤固化剂的中国总代理。“我国疆域辽阔,土壤类型繁多,但美国产品单一,而且成本高。美国人能研究出这玩意,为什么中国人就研究不出来呢?”带着雄心壮志,李庆辉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下简称“南京土壤所”)。该研究所其前身为1930年创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在世界土壤研究领域首屈一指。

  4月7日,楚天金报记者来到南京土壤所。记者看到实验室内外,放着各种瓶子,里面用水浸泡着各种颜色的土壤,土壤呈规则的圆柱形。按理说,土壤被水浸泡后,就会变成泥巴,但是这些瓶子里,水是水,土是土。其中,一个瓶子里面装着的就是科研人员从武汉采集回去的土壤。

  南京土壤所土壤固化剂研发团队的技术带队人孙含元博士告诉记者,传统的路基用水泥、石灰、粉煤灰作为固化材料,一旦路面破裂,雨水就会从裂口进入路基层,路基被浸泡后,就容易断裂、软化,形成“搓板路”。而经过研究发现,美国的这种土壤固化剂是一种新型高科技纳米材料,采用的是高分子聚合物。它与土壤拌合后,可以将土壤的亲水性改变为抗水性,使土壤永久固化,用此土壤修筑的路基,不怕水且耐压,可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土壤固化剂其实95%的配方并不神秘,只有那5%才是关键,但那5%就是一层窗户纸,研究后一捅就破。”孙含元博士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通过引进和吸收美国产品,该研究所针对我国不同的土壤,研究出了因地制宜的土壤固化剂。而针对武汉土壤的实验,也证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