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武汉年内21家商业体集中面市 购物中心迎来黄金十年

发布时间:2014-09-09 08:32:19来源:SRC-220

  刚需消费引导转型

  武汉建购物中心有优势有潜力

  分析>>>

  商业领域已成为武汉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为市民带来实惠最多的领域之一。

  每百万人仅拥有2家购物中心

  市商务局副局长张文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了两个81.6%:2013年,武汉实现社零总额3878.6亿元,7个中心城区的贡献额占比达81.6%;2020年,全市49家商业体中的40家分布在7个中心城区内,比例同样为81.6%。

  “81.6%的巧合是经过投资商充分论证后的商业‘巧合’。”

  商业综合体又称购物中心,单店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包括百货店、专卖店、特色超市、电影城、KTV、电玩、餐饮、银行等设施。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透露过一组数据,全世界每百万人拥有的购物中心数量是200到300个;北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是450个,中国为6个。

  截至去年,武汉建成开业的购物中心有20家,折合每百万人拥有2家购物中心,远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可以确切地说,武汉购物中心无泡沫。”

  刚需消费引导商业转型

  据业内人士判断,随着市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购买力开始从日常生活必需品向汽车等大件商品和黄金珠宝、高档化妆品、品牌服装转移。

  “市民有提升吃喝玩乐档次的需求,就有更多资金进入商业领域。”

  今年1-7月,汽车实现社零额362.5亿元,增长22.1%,跃居14类商品首位。中西药、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增幅均超过15%。

  不仅如此,餐饮业在经历两年低潮期后触底反弹。记者从高端餐饮业从业人员处了解到,7-8月餐饮增速重上两位数。艳阳天、半秋山、民生甜食等面向大众经营的企业,上升幅度在20%-30%。

  市财政局透露,今年上半年武汉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3.1%,公务接待费用797万元,下降43.9%。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在公务费用连续两年下降30%-40%后,增长的都是刚需消费。

  十年内 华中不会开第二个英特宜家

  据2013年中国大陆特大城市列表,中东部省份中,湖北特大城市仅有武汉一根独苗。

  山东有济南、青岛,辽宁有沈阳、大连,江苏有南京、苏州、无锡,浙江有杭州、宁波,福建有福州、厦门,广东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汕头……

  据测算,周边200公里无特大城市,给武汉发展带来了至少2800万人的消费基础。而以武汉为龙头的“1+8”城市圈,面积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却集中了省内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经济总量。

  英特宜家中国董事总经理丁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十年内华中地区无第二个英特宜家。他不仅看好武汉本地消费力,同时也希望吸引到“1+8”城市圈的居民到武汉消费。

  (记者张隽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