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汉派企业千万元买专利搞食品加工 生产鱼精替代鸡精

发布时间:2014-11-28 06:43:21来源:SRC-13

  楚天金报讯 记者解鸿震 通讯员黄浩 李响

  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可以做成鱼精作调味品;还可以做成鱼松、鱼派作为糕点;亦能做成鱼蛋白钙,成为保健品。昨日,在武汉市科技局举办的食品加工业技术需求专场对接会上,来自武汉轻工大学的这些“鱼”专利技术受到加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青睐。

  记者发现,在鱼、藕和鸭脖等武汉的优势食品产业,本土企业越来越重视科研,甚至不惜投入上千万元来改造工艺、开发新产品。

  案例

  新技术让保质期长两天

  新洲肉企两年赚4000万

  “买一斤肉,十几块钱还觉得贵,但随便买一包零食,也要十几块钱,很多人却舍得花钱。”昨日,武汉市科技局副局长赵峰举例,从一个侧面来说明食品深加工业的产值含金量之高。

  据赵峰介绍,新洲区一家食品公司,为各大超市提供冷鲜肉,但保质期只一天。

  经科技部门牵线,该公司采用武汉轻工大学的新型保鲜技术,使冷鲜肉的保质期提高到三天,且品质和看相都不变。仅这一技术的应用,就使该公司两年来的产值增加了4000万元,“因为保质期多出两天,很多超市腾出更多货架来采购”。

  生产可代替鸡精的鱼精

  一年赚1000万

  像这种肉类保鲜技术,在武汉轻工大学算是“小菜一碟”。记者发现,仅武汉轻工大学水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刘良忠教授围绕着“鱼”,就获得了十多项专利。

  刘良忠团队曾花了9年时间,研制出可代替鸡精的鱼精专利技术。有香港的厨师试用了这种鱼精后,曾赞叹“跟鱼汤味道极其相似”。去年,这一专利转让给了荆州一家公司,仅一年公司就获利上千万元。“但我觉得还是推广得太慢,希望更有实力的大型农企能向全国推广。”刘良忠向楚天金报记者感叹道。

  另外,鱼肉还能做成像肉松一样的鱼松,以及鱼派;还能从鱼皮和鱼刺中提取鱼蛋白钙,成为保健品。目前,这十余项专利仍待字闺中,刘良忠希望早日将其产业化。

  趋势

  食品加工技术投入

  汉派企业越来越舍得

  鱼、藕和鸭脖等产业,是武汉的特色产业。记者发现,很多企业舍得向深加工技术投入。比如,大汉口食品公司投入300万元,来征集非油炸技术及低温热风干工艺。绝味鸭脖设在东西湖的全资子公司,要花1500万元,来改进卤制品从生产到包装的全程自动化生产线。汉口精武食品公司,也准备投入3000万元,来开发具有武汉特色的鸭类新产品。

  大汉口公司一名技术负责人表示,更多汉派食品企业日益认识到深加工技术的含金量,都舍得增加科研方面的投入。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武汉去年的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产值达到2000亿元,而农产品的种养殖产值仅700亿元。由此可见,食品深加工业的产值背后的含金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