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武钢宝钢宣布筹划战略重组 中国钢铁“航母”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16-06-27 16:15:21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雷闯、李卫中、实习生时梦雯)昨日,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同时宣布,控股股东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武钢股份、宝钢股份股票今日起停牌,重组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停牌期间,公司将尽快确定相关方案。

2015年3月,国家工信部公布《钢铁产业调整政策》。文件提出,钢铁行业需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形成3家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此后,“宝武合并”开始传开,但多次被双方高层否认。今年6月16日召开武钢股份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马国强仍表示:“针对同行间的并购重组,武钢股份没有太多机会。”

但仅仅只过了10天,一纸公告开启了双方重组大幕。

武钢集团是共和国“长子”,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正式投产,先后兼并重组了鄂钢、昆钢等企业。2015年,武钢集团粗钢产量达2577万吨,位居全球第十一位。宝钢集团于1978年建设,1985年投产,2015年粗钢产量达3493万吨,位居世界第五位。

武汉意达钢铁分析师吉良德表示,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约8.04亿吨。宝钢、武钢去年总产量合计达到6070万吨,合并后,其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5%左右。从“体量”上看,重组后的“宝武”将远远超过河北钢铁,成为中国钢铁老大,也是世界第二大钢铁厂。

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分析,当前钢铁产能过剩,企业十分困难。去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亏损645.34亿元,其中武钢集团亏损69.86亿元,宝钢集团虽仍有盈利,但利润同比下滑89%,形势严峻。

从去年以来,武钢集团就开始“瘦身健体”,8万人中未来只能有3万人炼铁、炼钢。该公司董事长马国强表示,今年下半年将再去产能40万吨。

徐向春分析,此次重组是国家从钢铁去产能战略层面进行的一次布局,重组完成后,将对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起到很好示范作用,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和中国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

链接

牵手,是机遇也是挑战

记者 雷闯 实习生 时梦雯

武钢、宝钢两大巨头重组,能否真正打造出一艘世界钢铁“航母”,探索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困境的新路?

中钢联分析师胡艳平表示,钢企重组是全球钢铁产业发展的必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也进行过大规模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目前,日本、韩国钢铁前三甲占据该国80%的市场份额,欧美排名前五的钢铁公司也占了本国70%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宝钢、武钢等前十家钢铁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还不到50%。国内钢铁行业小、散、乱,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力低。

业内人士分析,重组虽是大势所趋,但重组后能否真正融合,需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表示,武钢、宝钢在产品结构上相似,双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均为板材,两家公司在汽车、家电、建筑等领域过度竞争。同时,武钢在广西防城港布局,宝钢在广东湛江布局,两基地相距仅250公里,均瞄准华南市场。实施重组,对双方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是,双方可以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共享,重新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分工,避免恶性竞争,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不合理产能,扩大优势产能,共同做大做强,真正实现1+1>2。

挑战是,武钢、宝钢同为央企,有各自的管理体系、市场分布和数万名职工,新公司面临着管理、文化、市场融合、职工安置等诸多考验,需要长时间磨合。“国外钢企重组大多是市场行为,但在国内还是要依靠政府力量。”胡艳平表示,目前,宝钢、武钢自身经营都存在困难,单靠市场力量很难“水到渠成”。

她认为,双方重组,除了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曾在宝钢集团任职18年、熟悉宝钢管理模式有一定优势外,其他方面挑战多多。尤其是管理层、市场融合,涉及利益面太广,难度颇大。以防城港和湛江两大基地为例,定位趋于雷同,如今,湛江基地已建成,防城港基地正在建。以后,防城港基地还建不建,怎么建,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既涉及到企业利益,还要考虑地方政府利益,这对双方高层而言,无疑是巨大考验。“从国内外钢铁重组案例看,大公司重组成功概率有50%。”徐向春举例,在国外,像塔塔钢铁集团等都出现过重组失败的现象,在国内,鞍钢股份、本溪钢铁重组,多年双方无实质性进展,各成体系,最终无奈分手。联而不合现象,在不少重组企业中都存在。

徐向春表示,武钢、宝钢重组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新公司能不能真正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第二大钢铁厂,需要双方齐心努力,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