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降融资成本,盼多方合力——对当前降成本的调查与思考(1)

发布时间:2016-11-08 09:41:14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谢慧敏

“政策出台了不少,有些也有实质性进展,但总感觉不解渴。”“中小企业利润薄,贷款成本这么高,实在背不起。”

上月中旬,记者随省政府降成本督查组前往全省17个市州、数百家企业展开调查。企业普遍反映,当前,银行贷款门槛高、申请难;较高的融资成本,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与负担。

门槛高 申请难 中小企业很无奈

“贷款太难了,审批材料跑了两个多月,今天才刚刚送到省分行。”

上月9日,面对前来调查的省政府降成本督查组,麻城大帆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宁立峥忍不住诉苦。

原来,今年8月,他向当地银行申请3000万元贷款,打算趁着不错的汽车行情,再上马一条生产线。本以为,公司今年效益不错,3个亿的总资产,负债不超过4000万元,贷款应不成问题。未料到,县、市、省层层审批,资金迟迟无法到位。“贷款批不下来,订单也不敢接。眼看商机稍纵即逝,只有干着急。”宁立峥满是无奈。

这样的无奈,多地企业感同身受。随县一家企业坦言,过去二三个月就能办下来的贷款,现在至少需跑上3至5个月,甚至半年以上。遇到燃眉之急,往往只能依靠民间借贷。“民间借贷速度快,但利息高,4分至6分的息,对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负担。”

与此同时,贷款门槛也在不断提升。

老河口一家高速公路投资商告诉记者,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极为苛刻,不仅要有厂房、住房、土地等不动产作实物抵押,还要求项目贷款中自有资本金占比必须达52%,而国企仅需占比25%至35%。

恩施、黄冈等地一些企业坦言,企业的抵押资产被严重低估。以往1000万的抵押资产,可贷款600万至700万元,现在最多只能贷400万元。

调查中,一些企业还反映,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银行普遍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控,紧缩或压缩贷款规模。个别银行甚至“压贷”、“抽贷”,对企业流动资金造成极大影响。

在大冶,有企业被当地农行一次性抽贷,额度高达3000万元。

在天门、潜江、仙桃等地,农发行要求过去在粮棉收购以外发放的企业贷款,全部予以收回。不少涉农企业反映: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利率上浮 收费重复 实体企业负担加重

“现在银行的资金根本用不起!”看着手中的财务报表,枣阳猛之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直叹气。

今年,公司从银行贷款2100万元,尽管享受了一定的政策优惠,但实际利率仍高达9.33%,为基准利率的近一倍。“明显超过一般涉农企业的盈利水平。”

猛之牛的遭遇,并非个案。

浠水纳福传动机械总经理汪丽说,这些年,政府费了很大劲,将贷款基准利率下降至4.35%,并要求县级银行上浮20%左右。但现实中,银行对利率浮动只设下限没有上限,上浮50%是常态,涨一倍也不罕见。“加上融资担保费、保证金等,中小企业实际利率基本达15%左右。”

三环集团黄石锻压机床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太短,企业稍有不慎,资金链就会断裂。“今年一笔5000万的贷款,银行要求10月底必须全部还清,否则来年无法续贷。”

推高融资成本的,还有各种名目的隐形收费、重复收费。

浠水天雄科技股份公司几年前开始从当地农行申请贷款。负责人吕再明告诉记者,银行每授信一次,就要求企业做一次资产评估。“一份评估,花费就得2万到3万元。几年下来,地还是那块地,厂房还是那间厂房,报告却出了好几本,既费钱又费时间。”

大冶一家企业反映,公司向银行贷款500万元,手续本已办妥,但银行却突然提出,先放款300万元,然后企业向银行存入200万元作为抵押,再将最后200万元尾款放出。

盼多方齐努力 让融资渠道更通畅

降低融资成本,事关企业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地也采取了不少好办法。

比如,针对初创企业资产轻,无抵押,武汉率先启动“纳税信用贷”,企业凭借纳税信用即可申请贷款,利率为5.655%,且政府同步给予25%贴息,既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也让银行收获更多优质潜在客户。

再如,针对企业流动性资金短缺,大冶推出“甘霖贷”,将市政府融资平台资金,以委托贷款方式由指定银行低息借给优势中小企业,以解燃眉之急。

但遗憾的是,这些银政合作的贷款模式,多集中在武汉等经济发达地区,很多县域企业只能既羡慕又期盼。

政策盼给力,更盼及时与有效。

鄂州一家水泥企业反映,企业资金紧张期大多在过年前,但当地为企业设立的政策性周转资金,发放时间多安排在3月之后,有些甚至7月才发放,10月、11月就要归还。“时间不吻合,周期太短,效果大打折扣。”

破解融资“老大难”,政府要发力,但关键还在银行。

调查中,很多企业表示,宏观经济下行,银行规避风险,“稳”字当头,是本分所在。但过分的惜贷、抽贷,既加剧了实体企业负担,也客观上增加了银行风险。如何创新金融产品,挖掘培育更多优质客户,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一些专家则建议监管部门加大改革力度,鼓励银行试点投贷联动:银行设立投资公司,对企业进行股权、债券投资,以股权预期的高收益去弥补贷款风险,最大限度调动银行积极性。

当然,贷款只是融资方式的一种,不可能“包打天下”。省金融办表示,当前,我省正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运作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方式直接融资,以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从根本上破解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