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同饮一江水 共绘九州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年间

发布时间:2017-01-05 16:19:40来源:SRC-5

工人在武汉市武昌区拆卸一非法码头上的趸船(2016年5月18日摄)。一年来,沿江各省市先后启动长江干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化工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题:同饮一江水 共绘九州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年间

新华社记者安蓓、陈炜伟、林晖

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探索,是对中华民族发展道路的历史思考和战略抉择。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中国发展的大棋局,再落关键一子——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一年来,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母亲河开启发展新航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谋划永续发展之路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2017年1月。四川宜宾与云南水富交界处,向家坝水电站库区支撑起巨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江西省鄱阳湖黄金嘴水域的湖光山色中,一群群白鹤、大雁、天鹅在朝阳下自由飞翔;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崇明,来自北极、西伯利亚的候鸟在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

6300公里的长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如同千百年来一样,涵养着沿江生态,将沿线数亿百姓生活紧密相联。

“生产、生活、生态,长江的三个主要功能中,生态功能长期被忽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长江经济带横穿东中西部,辐射连接南北方,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0%左右,人口比例占全国40%以上,构成一条独有的自然生态屏障。

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人文荟萃,长江流域孕育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如今正在为中华民族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这是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思考长江经济带发展——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有了长江,才有了冲积而成的崇明岛,不能让母亲河因污染而枯竭,因开发而损毁。”上海市崇明区委书记马乐声说。

“这是第一个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首要原则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思路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这对我国区域发展是变革性的,未来区域发展要把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

这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呈梯度分布,下游是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上游还有大别山区等多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同广袤中国的缩影,沿江地区既存在巨大差距,又有着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空间。

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是继续大干快上、延续传统发展模式,还是作出转变?

“中西部加快追赶的进程中,必须超越传统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发展路径,促进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王一鸣说。

这是以全球化视野审视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兼具沿海、沿江、内陆、沿边等全方位开放优势。

“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陆海开放,扩大沿边开放,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开放走廊,形成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员肖金成说。

这是以长远眼光瞻望长江经济带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用“快思维”、做加法;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要用“慢思维”,有时要做减法。

加减之间,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尊重自然规律,也是对经济社会规律的尊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

工人在湖北武汉东风格特拉克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作(2016年4月6日摄)。武汉传统制造业转型提档升级的同时,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武汉造”也在崛起。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逐梦黄金经济带

翻开中国地图,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力已久的长弓,长江经济带就是那根蓄势待发的锐箭。箭的能量和强度,决定着中国经济所能到达的方位。

2016年前三季度,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庆、贵州增速更是在两位数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因其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创新要素等,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压舱石’。”王一鸣说。

一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顶层设计,擘画蓝图;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初步建立,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开局良好,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

湖北武汉余家头水厂,附近60万居民的“生命之源”。在距离水厂上游不足一公里处,13个非法码头一度沿江而建,环境脏乱不堪。而今,砂堆消失,码头关闭……这是湖北省取缔571个长江、汉江非法码头的缩影。

一年来,沿江各省市先后启动长江干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化工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推动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保护项目,楚源集团等一批“明星”企业因环境违法被处罚。

“资源环境是慢变量,显性成效短期并不明显,但一些污染项目因此叫停,不少重大生态工程加强前期论证,谋求更科学理性的发展。”吴晓华说:“地方发展的理念观念在变化,发展方式在调整,这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新坐标——

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重庆制造”,全国每8辆汽车就有一辆“重庆制造”——依托长江经济带良好的区位优势,深居内陆的重庆,悄然间发展成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新兴产业集群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丰富,建成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安徽、重庆等省市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沿江产业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一个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孕育。

黄金水道,打造内河经济新高地——

9月中旬,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再添一景——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

一年间,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汉江雅口航运枢纽等工程进展顺利;渝万高铁、武孝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沪昆高铁相继开通,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不断推进,助力黄金水道打通“最后一公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初现规模。

转机制寻合作通世界 开拓区域协调发展新境界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展望未来,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为中国探索一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转变理念思维,构建保护发展良性模式——

从大开发转向大保护,转变不在一夜之间。湖北巴东县一个年利税6000万元的采石项目,最终因生态因素被搁置。一些干部观念短期转不过来,有些不理解。

抓保护短期税收减少,生态支出反倒增加,这是摆在地方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专家建议,加快改变以经济指标评价干部的惯性思维,加大生态指标考核比重。

转变经济发展理念,要算长远账、整体账。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督促沿江省市明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推进长江立法。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区域协同新模式——

如同一条巨龙,长江经济带初现龙首牵引、龙腰支撑、龙尾摆动的良性格局。然而,中央和地方之间、沿线各省市之间、中央各部门之间,仍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

区域协同,是瓶颈,也是突破口。抓手是深化改革。

王一鸣认为,各省区市存在竞争是正常的,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引导,从生态环境这一最大公约数入手,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机制,逐步拓展合作领域。“合作的动力必须是自发的,关键是找到利益共同点,创新体制机制、市场运作实现共赢。”

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016年8月,重庆农资集团与哈萨克斯坦钾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渝新欧”国际货运通道把哈萨克斯坦生产的钾肥投放西南市场,进而通过长江水道投放中部市场乃至亚洲市场。不产一粒钾肥的重庆,将打造年流通量300万吨的内陆最大钾肥集散中心。

一江带全局。黄金水道沟通“一带一路”,正成为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千帆竞秀、百舸争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上下同心,凭借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和决心,久久为功的耐心和信心,长江经济带必将走上绿色、生态、永续的发展之路。(参与采写记者:王贤、何宗渝、贾远琨、程士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