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刘晓杰
“30万千瓦机组是行业的一个关口,如果这项除尘技术能大面积推广,可造福更多的地方和企业。”9日,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湧,拿到国电丰城一期4号34万千瓦机组168小时持续运行监测报告时,激动得差点落泪。
从山西到江西
光谷民企遭遇“墙内开花墙外香”
整整四年,从山西一路辗转到江西,李湧更加相信自己和团队的坚持是值得的。
“真的很不容易,从5万千瓦机组试用成功,到34万千瓦机组试用成功。”李湧告诉记者,每次等待新项目的数据监测报告,“心都提到嗓子眼里了,就怕技术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
2009年,经过十余年埋头研发,在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里,一项名为“超细颗粒化学团聚技术”最终成型,并于当年通过国家“863计划”项目组验收。
为了应用推广该技术,李湧自2013年初起,便带着一帮博士硕士员工,到处找火力发电厂请求试用,但处处碰壁,“我们提出免费试用,也没有一家电厂同意。”
直到2015年8月,山西省山阴县永皓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表示愿意试一试这套新技术。“我带上公司全部技术骨干,日夜加班加点,花了1个多月完成设备安装和技术调试。”李湧说,2015年底,当地环保监测报告显示:该公司旗下5万千瓦机组技改后,颗粒物排放浓度下降效率达90%。“研发难,没有想到推广更难。”李湧坦言,为推广该技术,自己拜访过的“排放大户”普遍认为,宁愿多花钱,对尝试新技术、新工艺还是很谨慎。
对此,国电丰城电厂总工程师高为飞坦言,“天空蓝”公司找上门提出自己花钱上设备时,也有过类似反对的声音。最终,“搞技术出身的电厂领导力排众议,才给了武汉天空蓝公司机会。”“燃煤是目前PM2.5排放重要来源。”张军营介绍,超细颗粒化学团聚除尘超低排放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火电、钢铁冶炼及水泥建材等行业。
对此,华东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工程师戴建忠评价,有别于以往物理方法除尘,这项技术采取化学路径来解决问题,在全球也属于最前沿的技术。
培育经济新支柱
四年内突破5000亿产业大关
新技术推广难,当下,不只是李湧一个人的遭遇。
同样在光谷,武汉巨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发武的心病也是推广难。
作为一家瞪羚企业,巨正环保携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在汉科研院校,研发的一款“空气质量智慧发布系统”成为国家环保部唯一技术合作方。“国内所有环保系统发布的PM2.5实时数据,都来自这套软件。”周发武告诉记者,由于各种因素,目前,这款“湖北造”也是面对市场推广难题。
“仅靠企业自身推广是远远不够的。”李湧表示,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同时,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敢于应用新技术,“如果都不用,创新又有什么用呢?”
为此,去年底,李湧自己在光谷发起成立我省首个环保主题孵化器,通过“个性化辅导+股权投资+资源共享”模式,最大程度将好技术推向市场,“已有十余项环保技术入驻孵化。”
一方面,雾霾等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民生话题;另一方面,先进技术推广依旧举步维艰。
在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我省曾不乏“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阵痛。
好在,面对环保产业蓝海,我省已作出安排。
去年12月8日,省政府正式下发《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节能环保装备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三大重点领域,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到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之一。
(作者: 编辑:田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