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湖北盐业调查之三盐化工产业链如何延伸

发布时间:2017-02-10 09:24:27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刘晓杰 实习生 廖梓吟

盐,化工之母。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原盐年产量保持在6400万吨左右,由此拉动的盐化工产业链产值达万亿级。

坐拥“盐海膏都”,我省盐化工产业大有可为,一个新千亿级支柱产业指日可待。

练好内功是关键

从资不抵债“管”成区域龙头

年近半百,老陈依然坚持每天半夜3点数据汇报制度。

指着公司工作微信群,湖北长舟盐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林告诉记者,每隔一个小时,公司所有部门必须将核心数据统计发送汇报。

长舟盐化位于应城市东马坊办事处,前身是湖北七二八盐化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的井矿盐厂之一。

2010年,历经破产重组后,老陈咬牙举全部身家收购了这家资不抵债的老国企,728盐厂更名为长舟盐化。“都是等着装盐的,来自全国各地。”指着工厂大门两边一溜排开的大卡车,陈义林说,盐厂几乎没有盐库存,产品刚出车间,就进车斗。

目前,长舟盐化年产能140万吨左右,“不出意外的话,新厂房春节后开工,总产能将达到300万吨。”

带着记者参观厂区,老陈对每个生产设备的每个标准参数都烂熟于心,“晚上做梦都是设备。”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厂140万吨产能,员工300人;但同样的产能,有的盐厂是2000人。他说,这就是管理产生的效益。

咬牙也要搞技改

靠创新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成于斯,忧于斯。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一直依盐而兴的应城由于产盐企业日益艰难,发展步伐有所放缓。

应城市“两型办”负责人杨峰告诉记者,该市正努力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占地240多平方公里的应城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轮廓初现,定位于打造国家级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示范区内的赛孚工业园跻身“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园内企业间已逐步形成盐化工—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盐化工—氯气—三氯氢硅、盐化工—食盐—食品调料、盐化工—纯碱—玻璃包装等多条循环产业链。

同样隶属示范区板块,2009年,东城工业园拿下“中国味谷”称号。“咬牙也要技改。”杨峰说,不创新就是等死。

他举例,投资15.7亿元技改扩能后,新都化工年产销规模超过50亿元;双环科技投入11亿多元实施“六改十”等项目,年产纯碱、氯化铵过百万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联碱生产基地。

目前,应城已建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校企共建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12个,双环、新都、恒天、富邦等一批企业技术装备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以盐为基

盐化工产业链急需延伸

产业链的延伸效益正在显现。

应城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已有盐业化工和精细化工两大支柱产业,聚集相关企业100多家,电解有机氟、硅烷偶联剂、电镀添加剂、病毒唑医药中间体4个产品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氟油、氟硅胶等产品被神舟系列飞船采用,受到国家五部委表彰。

随着双环、新都、久大、长舟盐化、东诚科技、卓熙氟化科技、志诚化工等一批新上项目的实施,应城原盐产量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4.3%,产能接近全省90%;纯碱产量、销量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6%、5.83%。

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体的应城化工产业集群产销规模超300亿元,居全省百亿产业集群前列。“产业结构还是比较单一。”应城市经信局副局长易先垠告诉记者,示范区内精深加工和高科技含量产品仍然偏少。除双环科技和新都化工,其余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抗风险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

目前,我国原盐的消费结构为:食用盐占16%,两碱(纯碱、烧碱)工业用盐占73%,剩余为其他化学品用途。“与山东、广东等省份相比,我省盐化工产业确实发展不够。”省经信委轻纺处处长黄敏鸿坦言,当前我省急需扩大两碱工业方面的布局,急需加强科技开发盐系列产品,这是挖掘湖北盐资源潜力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