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怎么看——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观察(上)

发布时间:2017-02-21 17:42:35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祥修 李思辉 胡琼瑶

编者按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中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员令。深化供给侧改革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主线,怎么认识这项改革,把握其内涵要义?如何遵循市场规律提高供给质量,实现农业增效?政府如何精准推动,部门如何创新服务?本报记者访业内专家,深入荆门、孝感、天门、潜江等地调研,采写了3篇“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观察”述评“怎么看”“怎么干”“怎么转”,今起陆续刊发,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站在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坐标去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时应势、激荡春潮。

审视省情,湖北农业到了亟待转换新动能的关口,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十分紧迫。

这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补齐我省农业短板的治本之策,是实现我省农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应势而谋,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困局

天门市黄潭镇,著名棉乡。但近几年,棉价一路走低,农民种棉花不赚钱。

该镇杨泗潭村年过六旬的老农民杨春华,前年辛辛苦苦种40亩棉花,一年下来反倒亏了1万多块钱。去年他不种棉花改种玉米,结果玉米也堆在仓库里,卖不掉。这位种了几十年田的“老把式”向记者感叹:“真不知道这田该怎么种?”

包菜弃在田里、橘子烂在树上,近两年农民丰产不丰收的闹心事时有耳闻。

湖广熟,天下足。作为农业大省,在短缺经济时代,湖北为保障全国农产品供给作出了突出贡献。至今我们仍保持油菜籽产量与淡水产品总产量全国第一的荣耀。粮食总产于2015年创历史新高。但进入新时期,市场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湖北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同全国一样,湖北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省委农工部副主任章新国指出。

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说,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走出“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窘境,唯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途。

这是一场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正如湖北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所说:“过去,‘大路货’也不愁销。现在,市场变了,必须主动创新求变。”

15日,记者在孝感市孝南区龙岗村春晖农业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把优质稻米加工成高价药补米。基地育秧大棚里,春晖巧打季节差,培育名贵中药材苗子,一排排塑料箱,准备试养反季节小龙虾。

因势而动,以改革释放新红利

钟祥市种田大户马莲芳,今年初不远万里到吉尔吉斯斯坦租地种黄豆,黄豆收获后将运回钟祥搞豆制品加工。她掰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国外土地便宜,机械化程度又高,平均每亩地生产成本不到100元。

随县返乡创业人士钱胜兴冲冲地承包3000多亩土地种粮食,无奈种植成本太高,因亏损巨大不得不毁约退田。

受国际市场挤压,国内农产品价格遇到“天花板”,而另一方面,因农资、人力等费用上涨,农产品生产成本抬升,农业经营利润空间变小。

要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降成本,必须补齐制约农业现代化的短板。

去年,我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66.6%,农业科技贡献率57%,而江苏、浙江这两项指标分别在80%、60%以上,差距摆在眼前。

农业基础建设相对薄弱。去年洪涝灾害对我省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农业抗灾害能力有待提升。

还有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短板。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难以为继。

补短板、降成本,治本之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沙洋实施土地连片经营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耕地零碎化,不便机械作业,不便灌溉,不便良种统一布局,耕种管理也费事,生产成本高。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推动“换地”,目前沙洋90%的土地实行了一户一块田连片耕种。

拾回桥镇丁新村村民张新华说:“过去家里10亩地分了8个地方,东一处西一处,种地累死也赚不到钱。经营权连片后,土地还是那些土地,却比以前值钱了。”

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更带来土地效益、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北京大粮仓等上百家农业企业看中了沙洋“可连片耕作”的优势,以较高租金大量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种,发展特色农业。

沙洋“按户连片耕种”模式,被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全国农村土地改革的范本。

顺势而为,把握建设农业强省重大机遇

在江汉平原,农民俗称大豆为“懒豆子”,沟渠闲地上撒一把种,产多少,收多少。

曾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如今一跃成为抢手的“金豆子”。潜江传统棉区调整结构,近年发展优质大豆基地10万亩,依托龙头企业加工转化为植物蛋白饮料、膳食纤维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同样是潜江,大力发展虾稻综合种养,一亩土地的经营利润达3000元以上。

在粮棉生产比较效益普遍下滑背景下,潜江先人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农业农村发展生机一片。

一切重大改革,必存重大机遇。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湖北农业由大变强的一次重大改革机遇。

是改革,就会有挑战,就会有阶段性的阵痛。对农业经营主体,对政府与农业服务部门,都有一个更新观念、突破自我、勇于创新的问题。

是继续种老品种普通水稻,还是改种新品种优质稻?前者轻车熟路,后者需要学习新技术。对一个粮农来说,就是一种挑战。

农民不种棉花种大豆,农业部门的技术服务能否第一时间跟上?供给侧改革,对农业主管部门也提出了新要求。

供给侧改革,需要各地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敢于对接机遇,才能蹚出路来。沙洋县主抓“按户连片耕种”改革的县领导杨宏银深有体会地说,改革要有担当,要以老百姓满意为标准,认准了就闯、就干。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

改革春风劲,荆楚意气雄。认清方向,应势而谋,化挑战为机遇,湖北农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