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全国钢铁去产能缩影:江夏和兴钢厂去产能转型样本路

发布时间:2017-03-07 10:38:35来源:SRC-11

长江商报消息 去产能助推上市钢企业绩大逆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回暖,上市钢企五成扭亏八成盈利

本报记者 沈右荣

和兴钢厂关停只是全国钢铁去产能的一个缩影。而在全国钢铁去产能中,A股钢企业绩实现华丽转身。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全国共压减钢铁产能12476.75万吨。去产能的同时,钢价攀升延续至今。钢铁去产能及钢价上升传导给钢企的是业绩向好。

Wind数据显示,35家钢企中,32家公布2016年度业绩预告,其中28家预告盈利,4家预告亏损,盈利公司占比达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与2015年20家钢企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7家成功扭亏,马钢股份等由亏损大户逆袭为盈利大户。

多家公司在解释业绩预喜时称,国家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去产能,钢材价格上升,同时,钢企内部进行降本增效措施,公司盈利能力增强。

不过,未来钢企盈利能力仍存挑战。

2月底,一位钢铁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去产能将演变为去产量,任务更加艰巨。与此同时,国内部分钢企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钢企走出去及国际市场争夺仍待发力。

32家上市钢企中有28家预告盈利

曾经大面积亏损的A股钢企打了个翻身仗,业绩成功华丽转身。

长江商报记者依据Wind查询发现,按申银万国行业划分,A股共有35家钢企,截至目前,已有32家预告了2016年度全年业绩,28家盈利,6家亏损。

具体来看,华菱钢铁、重庆钢铁续亏,不过,亏损收窄。上海科技、山东钢铁两家首次亏损,上年,这两家公司净利为正。除此之外,其余公司均为盈利。其中,沙钢股份、三钢闽光、杭钢股份、首钢股份、鞍钢股份、包钢股份等17家公司预告扭亏为盈,新钢股份、河钢股份、宝钢股份、方大特钢等8家公司预告盈利增加,金洲管道、武进不锈、常宝股份3家公司预告净利有所下滑。

回溯2015年,年报显示,35家钢企20家亏损(含已被重组的武钢股份),整个行业六成亏损。从亏损额来看,18家公司亏损额达到10亿及以上,其中酒钢宏兴亏损额高达73.64亿。已被重组的武钢股份更是近6年来首次亏损,以亏损75.15亿成为钢企亏损王。反观盈利钢企,盈利最多的宝钢股份也仅有10.13亿,也是35家钢企中唯一一家盈利超10亿的钢企。

相较上年,2016年钢企整体业绩好看多了。根据业绩预告,有21家公司预计净利过亿,4家净利超10亿,分别为鞍钢股份16.1亿、河钢股份16亿、太钢不锈12.5亿、马钢股份12.28亿。从业绩同比来看,28家公司增速超20%,翻倍以上的达22家,仅有上海科技和山东钢铁下滑幅度超100%。

值得关注的是,曾经的亏损大户逆袭为盈利大户。曾经亏损45.93亿的鞍钢股份去年盈利16.1亿,暂居预告净利榜榜首。同样,曾亏损48.04亿的马钢股份去年预计盈利12.28亿。

前不久,工信部曾披露钢铁行业经营情况,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钢铁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2倍,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51%,全行业运行状况大为好转。

去产能和提质增效双轮驱动,钢企业绩大面积好转

钢企经营业绩大面积好转,与钢铁行业去产能带动的钢价上涨以及钢企内部提质增效密切相关。

2月27日,中信证券一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钢企经营转好,去产能功不可没,产能从小的向大的集中,钢企有了定价权。再加上受市场供求失衡关系影响,导致钢价持续攀升。与供给侧对应的需求侧,受房地产火爆和基建投资增长,拉动了钢铁消费需求,从而导致行业整体盈利。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2月,国务院发文要求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开启了新一轮钢铁去产能热潮。去年10月底,钢铁行业完成了4500吨的年度去产能目标任务。

据了解,去年,钢铁去产能涉及到全国26个省份。

有统计显示,去年,上述26个省份共压减炼铁产能3985万吨、炼钢产能8491.75万吨,其中宝武钢铁就压减炼铁产能1072万吨、炼钢产能1932万吨,接近总体去产能的四分之一。

湖北并非钢铁大省,但在去产能方面成绩突出,有和兴钢厂等8家小型钢厂关停。

来自湖北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省钢铁行业压减过剩产能338万吨,淘汰落后炼钢产能416万吨、炼铁产能6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去产能目标。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上述去产能较为彻底,和兴钢厂等复产的可能性较小。而央企武钢在去产能中,也拆除了部分炼钢炼铁高炉。

再看钢材价格。2月28日,全国大部分城市板材钢价格普涨,每吨最多涨100元,价格最高的城市是乌鲁木齐,为4250吨,较价格低谷时翻了一倍。

在一家中小型钢企负责人看来,除了价格上涨外,钢企苦练内功也是业绩向善的重要原因。

马钢股份在解释公司由巨亏到大幅盈利的转变原因时称,去年,公司通过紧盯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势产品产量增加,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成本核算系统,降本挖潜成效显著,使得公司扭亏为盈。

同样曾巨亏的鞍钢股份也因实施一系列降本增效组合举措,如调整品种结构,提高钢材综合售价,推进系统降本工作,强化费用预算控制,减少综合采购成本支出等,使得公司效益明显提升。

钢企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业绩好转的钢企盈利能力能否持续仍存挑战,其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上述中小型钢企负责人认为,今年将是去产能的攻坚年,去年去掉的产能中不少属于无效产能,而今后去产能将转移至去掉有效产能。

在去产能难度增大的同时,钢价上涨也不可能长期维持。虽然基建投资稳定,但房地产进入调控期,钢企补库存基本完成,涨幅较大的钢价后续走势不容乐观。

上述中信证券人士认为,中国钢企应该走出去,依托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契机,进行国际化战略布局。同时,钢企应加大科技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努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从而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一钢铁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坦承,目前,国内部分钢企的产能中低端产能不少,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这也是钢企未来能否持续盈利面临的挑战。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少钢企已在提升产品品质及附加值方面发力。

众所周知,重组后的宝武钢铁,根据此前重组方案透露的信息,差异化竞争,宝钢核心竞争力叠加宝武协同效应,同时,研发等方面也共享,将有利于产品品质提升。

去年业绩大逆袭的马钢股份等也表示,通过有效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产品品质持续提升。包钢股份也是通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增加钢材出口,强化营销管理等措施,使得公司成功扭亏为盈。

上述中小型钢企负责人认为,未来,中国钢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拿下足够份额,国内钢企类似宝武钢铁一样的强强联手不可避免,通过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产业协同、合力研发等,只有这样努力提升产品品质及钢企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