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解码经济半年报③“四新”经济火不火

发布时间:2017-07-22 09:35:37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姜功新 余青芳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

在压力中开局,在攻坚中奋起,全省工业经济总体回升、稳中向好。

这背后,跳跃着“新”的基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争先涌现;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云计算、大数据跃动新动能。“四新”经济火不火?能否成为经济增长的“四梁八柱”?

经济新动能,助推工业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工业面临的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困难挑战前所未有。

直面挑战,迎难而上。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各地以第一力度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回升。

武汉,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武汉造”迅速崛起;襄阳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拿出2.3亿元专项资金投入工业;宜昌实行项目建设通报约谈拉练制度,形成拼搏赶超浓厚氛围。

看投资结构,一升一降——

上半年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9.4%、32.8%;高污染、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幅持续下降,钢铁、铝业、火电行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

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占全省工业比重近90%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中的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设备、医药行业增加值大幅增长。

看新动能,不断积聚——

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上半年“四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660.40亿元,增长13.2%,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光缆和印制电路板等产量加快增长;创业创新势头良好,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5.6%;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互联网、商业服务业蓬勃发展。

新动能,助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新经济势强力弱,支撑作用尚待增强

工业趋稳回升的同时,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回升基础不牢——

烟草、电子设备行业增速由年初20.2%、17.6%降至7%、11.8%,冶金、石化等传统行业低位运行,钢铁负增长,民营工业投资依然低迷。

停产和退出规模以上的企业增多——

受订单减少、资金紧张、淘汰落后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省退规企业1043家,其中停产638家。进退相抵,全省规上企业净减少117家。

企业盈利能力不强——

企业用电、用地、用工等成本和中介服务性收费依然较高。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高于全国0.13元,工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为5.5%,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动能接续转换不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都刚刚起步,工业增长速度不高、后劲不足。”省经信委主任王祺扬表示。

当前,新经济“势强力弱”。新经济向上的动力,还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去产能的下行压力。新经济、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但力量太弱,尚未成长为经济增长的“四梁八柱”。

武汉大学教授邹薇表示,经济增长新动能还不够强劲,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占比和贡献度有待提高,空间分布高度集中,产业生态体系不健全,在引领技术创新的关键领域缺乏领军型团队、企业、产业和品牌。

四新经济,呼唤双引擎强力驱动

强化创新驱动引领,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制约,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老树发新芽;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树发新枝。

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新兴产业是传统产业升级的支撑。坚持盘活存量和优化增量齐头并进,新旧动能转换接续蹄疾而步稳。

抓紧“万企万亿技改工程”——

用好30亿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基金,加快技改步伐,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收到立竿见影的实效。

围绕“建设制造强省”机遇,尽快落实万亿战略新兴产业推进实施方案,并落实一批产业项目,监测评估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形成多点带动、多头提升,促进高端产业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新产业,大力发展芯片面板、光电子、北斗导航、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培植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工业设计等新业态,建立众筹外包、租赁共享等新模式。

“制定高新产业发展之道,推动企业组建创新联盟,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重要领域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重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邹薇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建华表示,坚持瞄准国际高精尖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围绕湖北有科技创新基础的高端制造业,加快创新步伐,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便利的服务占领未来市场。

新经济是未来,新经济是希望,“四新”经济正在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