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陈颖
碰到挣双倍甚至更多薪水的机会,去不去?
如果是过去,中南建筑设计院第一建筑创作室80后员工刘奕可能会心动: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不少同事被一些知名地产商挖走,薪酬涨了一大截。
但现在,刘奕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她已经和中南建筑设计院紧紧“绑”在了一起。
退旧股持新股
一退一进,留住年轻员工的心
中南建筑设计院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六大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海、深圳与武汉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中南院的建筑师、工程师们,不少被“财大气粗”的企业挖走。
“某些领域的优秀骨干流失严重,某些方面的设计团队只剩下几个光杆司令了。”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李春舫直感叹。
为留住人才,2009年,中南院试点员工持股。省国资委以老中南院净资产(扣除改制费用)出资新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4%;中南院184名中层以上经营管理者和核心技术骨干以现金出资,持股26%。
持股后,事事关己,员工积极性被激活,带来的效果是: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4%,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6%,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408.26%。
2014年6月,省委省政府整合包括中南院在内的5家省出资企业中的优质资源,组建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中南院的改革试点经验在新成立的集团中复制推广。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新难题来了。青年员工比重变大,怎样留住比例已高达60%以上的年轻人?
经过反思考量,今年,该公司大胆决定:中高管退出设计院股份,转持集团股份。腾出的股份,按绩分配给青年职工。
转持集团股份,意味着收益降低。中高管们愿意吗?中南建筑设计院某部部长坦言,刚开始的确有些抵触:“为设计院工作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要让我们吃亏?”
一番细致思想工作,中高管们想通了:让出收益相对更稳定的设计院股权,激发更多年轻人创新创业激情,将为集团长远发展奠定更为牢固的人才基石。作为集团的利益共同体,整个集团将从中共赢受益。
中南建筑设计院某职能部门小张,今年初购买了15万股成了设计院的“新股东”。“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成为公司的股东。”青年员工们干事热情高涨。
目前,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的10家子公司中,7家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共有597人持股,占各公司总股本的15%-20%。
缺什么补什么
一人一策,订单培养核心人才
如果说,股权激励是让骨干“不得不”留下来;良好的人才晋升通道,则让骨干们心甘情愿留下来。
2014年6月,该集团启动“113”人才工程,即:未来3到5年内,培养造就10名专业技术领军人才,100名核心专家人才,300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刘奕,就是这300名骨干中的一员。
2007年一入职,她就得到公司副总建筑师李钫导师的倾心指导。
从业20多年的李钫对刘奕的要求十分严格,每次方案必须要改到他满意为止。
有一次,第二天早上7点就要交标了。晚上12点,刘奕接到李钫的电话:还得改!要知道,这种修改可不像修改个把错别字,而是牵一发动全身,意味着熬通宵。刘奕当时觉得好委屈,一边打电话向丈夫哭诉,一边加班改方案。
一个个项目,一次次磨练。刘奕慢慢明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今年,公司竞标一项境外世界杯体育场项目的设计工作。
外方到底喜欢哪一个方案?刘奕苦苦思索。期间,李钫鼓励刘奕和后方的同事们,“相信自己,当你们觉得做到极致,那个方案就一定是最好的。”
果然,刘奕和同事们最后拿出的方案,获得了外方认可。
以“113”工程为主线,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打造大师级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领军人才”,瞄准院士、大师;“核心专家人才”,瞄准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瞄准核心专家人才;
……
像刘奕一样,通过“导师带徒”制度,一大批青年职员迅速成为骨干。同时,设计院成立设计室,让年轻人担当室主任,一批主任建筑师、主任工程师脱颖而出。目前,该院有层级的干部占总员工人数的38%。2016年,该集团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国家勘察设计大师1人。
年轻人普遍感觉,“事业有奔头,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作者: 编辑: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