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汉产大白刁何以游四方 一项农业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20 22:31:18来源:湖北日报网

  农业根本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推进科技进步,难在科技成果转化。

  历经10余年研发,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选育的“先锋1号”鲌鱼新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200万亩,鲌鱼苗种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从“一张纸”到“一个产业”的可喜转化。

  探寻这项成果成功转化背后的故事,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与思考?

  市场需求决定科研方向

    十年磨一剑

  鲌鱼,俗称大白刁,是餐桌上一道广受欢迎的家常菜。

  为了这条鱼,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清倾注了整整10年心血,被同事誉称为“鲌父”。

  与鲌鱼结缘,得从2002年说起。

  其时,吃鱼难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养鱼户增产不增收而市场上名优鱼类供不应求的现象浮出水面。面对市场变化,时任武汉市农科院水产所副所长的李清,响应号召,创建了长江特色鱼类学科及其成果转化平台与武汉先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要解决名优品种来源,李清首先想到了长江。得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收集、养殖了一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黑尾鲌,正在寻找研究方向的李清眼前为之一亮。

  鲌鱼以其营养丰富、肉质鲜嫩而受到众多消费者喜爱,其售价远高于四大家鱼。但普通鲌鱼存在一个致命缺点:性情急躁,捕捞、运输存活率极低,有“出水即死”的特性,因此以前市场上很难见到活的大白刁。

  如能解决活鱼上市的问题,前景将十分可观。李清多次拜访曹文宣院士及其研发团队,虚心请教,并走访市场,反复考察论证,最终敲定研究课题。

  方向已明,没有丝毫犹豫,李清和他的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和养殖基地,驯养、选育、试验、检测,全身心投入,吃住在基地。鲌鱼喜欢清晨和黄昏吃食,科研人员每天凌晨五六时起床巡塘、投喂饵料,晚上七八时还要观察它们的摄食状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清带领研发团队研发的新一代黑尾鲌不仅成功实现活鱼上市,而且抗病力很强,养殖过程中几乎不用药物,同时直接养殖成本降低了40%左右。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

  成果令人喜悦,但同时新的问题也出现了。科研人员发现,黑尾鲌在1.5斤时开始生长缓慢。为解决黑尾鲌“长不大”的问题,李清带领团队运用群体选育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开始了杂交育种工作。

  2012年,杂交鲌“先锋1号”新品种正式面世,让市场上难买鲜活大白刁成为历史,也让市民食用大白刁更放心、更便宜了。2013年,杂交鲌“先锋1号”通过国家审定,成为武汉市首个国审水产新品种。2013年杂交鲌“先锋1号”被农业部列入国家渔业主推品种,2015年后进入国家主导品种名录。

  成功研发“一条鱼”,背后还有“院士工作站”的强大科研支撑,引路人曹文宣院士、桂建芳院士等专家、学者构成了汉产大白刁取得重大进步和突破的强大智库。

  软实力强大,平台也过硬。走进位于江夏的杂交鲌“先锋1号”出生地,记者看到,国家级湖北武汉鲌鱼遗传育种中心、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等金色牌匾挂满墙面。功能齐全的鲌鱼研发平台、高端的育种试验车间、华中地区先进的工厂化鲌鱼选育基地,处处彰显湖北鲌鱼研发在全国的领跑地位。

  打通“最后一公里”没有捷径

  好成果还要勤“吆喝”

  一张成果证书,让科研工作者备感欣慰。但被市场接受,价值才能实现。

  打破传统体制机制,疏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团队的主动行为。水产研究所长江特色鱼类学科和武汉先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科研人员既是科学研究者,又是技术推广员,解决了研究与市场“二张皮”的问题。

  魏辉杰现任水产所副所长,也是先锋公司总经理和团队技术骨干,多年来年,他奔赴全国推广鲌鱼新品种、养殖新技术。

  口碑是信心,名品即名片。十几年来,专家们踏访20多个省市区推广部门,足迹遍布全国江、河、湖、库,塘边、地头,为鲌鱼吆喝,向渔民传授养殖技术。

  团队专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推广站、经销商、养殖户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构建了庞大的服务网络,让汉产鲌鱼游向了全国。

  今年48岁的刘英武,是个推广行家,一年中多数日子都是她的“出差时间”,找经销商、访养殖企业,与他们交朋友。一次,银川一家水产养殖企业,在网上看到杂交鲌“先锋1号”的信息,便四处寻找这条“鱼”。这时,刘英武正在银川做推广,看到梦寐以求的鱼主动“游”到了家门口,该企业负责人激动万分,与水科所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

  面对面授课是鲌鱼游向全国有效的途径之一。许多专家一年下乡演讲20多场次,授课之余,还要免费发放养殖技术资料。既是行业的专家,又是渔民的朋友,每授一次课,就创建一个微信群,为农民排忧解难,提供技术咨询。仅在刘英武的手机里,就有60多个上百人的微信群,在线答疑是她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

  技术服务无小事,产品不能一卖了之。刘英武介绍,团队为每个养殖户建立了系统的养殖档案,把服务落实到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中。他们免费为养殖户设计养殖方案,找专家进行健康养殖指导,甚至联系成鱼销售。

  好成果,加上勤“吆喝”和用心用情的服务,最终打通了鲌鱼成果成功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小鲌鱼长成大产业

    富民效应在彰显

  去年秋天,天门市白茅湖农场黎征兵的休闲农庄中,游客把没挂鱼饵的空钩甩进了垂钓池,谁知竟有鱼上钩了,拉起来一看,是一条一斤多重的大白刁。经过当地媒体实地采访、验证和宣传,“空钩钓起大白刁”的故事便不胫而走。黎征兵还开展了鲌鱼的加工,阳干刁子鱼远销深圳和台湾。小小的鲌鱼,每年给他带来了近百万元的纯收入。

  鲌鱼走出深闺天下识,正成为休闲渔业的主打品种。鲌鱼的钓法更具刺激性和娱乐性,现在许多地方的“农家乐”都引入了这一品种。武汉市江夏区、红安县、大冶市东风农场等地引进“先锋1号”,建立起了集健康养殖、休闲垂钓、精深加工于一体的鲌鱼产业体系,开创了“小鲌鱼、大产业”局面。

  湖北的示范,引领了全国的鲌鱼新品种养殖。安微省安庆市望江县徐凯是一位敢于创新的养殖大户,2014年,他率先在当地尝试养殖通过国家审定不久的“先锋1号”新品种,11亩小塘中投放3.3万尾苗种,当年12月收获商品鱼1.1万公斤,收入17.6万元,亩均效益1.6万元。他喜出望外。小试牛刀成功后,他果断地扩大的养殖面积。如今徐凯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鲌鱼大亨”。

  目前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重庆等20多个省市都建立了杂交鲌“先锋1号”养殖示范基地,促进了当地水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丰富了餐桌,富裕了渔民,“先锋1号”闯出了一条符合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养殖模式。

  当前先锋团队正在谋划采用良种、良法、好水,培育品质更优的杂交鲌“先锋2号”,主攻北京、上海、香港、武汉等高端消费群体。

  一条鲌鱼创造了一个传奇。在省内市场,“先锋1号”实现所有地市县全覆盖,累计面积达100万亩;在省外市场,“先锋1号”推广辐射至东北、华北、华南、华东等地区20多个省市区,全国累计面积达200万亩,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20余亿元。(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唐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