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健康新闻

超两成猝死者不到30岁 压力大和不良生活习惯是“杀手”

发布时间:2012-09-05 07:14:55来源:SRC-13

     图为:心肺复苏是发生猝死时最急迫的抢救方式

    楚天金报讯

    □文/本报记者高琛琛 图/本报记者刘蔚丹 通讯员刘宇 李锐

    今年6月,一位25岁的淘宝皇冠级女店主,本打算10月举行婚礼,却因过劳死在出租房中,她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7月,一位25岁的宅男连续上网数十个小时,猝死家中;8月,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年仅25岁的主持人郭梦秋因感冒后剧烈运动,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因抢救无效辞世;上月底,央视足球评论员陶伟突发猝死……

    记者昨日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医院获悉,近几年门诊不到30岁的猝死者超过猝死总人数的20%。

    感冒后踢球大学生身亡

    “10年前,医院接诊的猝死者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近几年,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年轻人猝死的越来越多。”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程青说。猝死的原因虽然多种,但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出血等。

    刘廷(化名)是武汉某高校大二的学生,因感冒来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医生初诊认为其心脏可能受了影响,建议入院检查。刘廷称回去收拾一下,晚些再来。回校后,刘廷直接去了足球场踢球。结果,当晚他再次被送到医院时已昏迷,肺部出现大量积水,心脏停止了跳动。经诊断,刘廷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急性肺水肿,死因是感冒引发了急性暴发性心肌炎。

    该院急诊科主任唐忠志介绍,学生猝死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多发生在剧烈体育项目中,即运动猝死。运动猝死的青少年除遗传因素外,还与饮食、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唐主任举例说,如课业繁重,心理压力大,不少学生出现焦虑、失眠;缺乏适当的锻炼,饮食习惯不佳;还有些学生抽烟酗酒,沉迷于网络游戏彻夜不眠。这些因素都推动着心脏疾病向年轻化发展。青少年因长时间上网而在网吧猝死的例子更是常见于报端。

    不良生活习惯是“杀手”

    武汉市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2010年,武汉市共死亡4万多人,其中超过七成人死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为“头号杀手”,死于该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9.68%。该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龚洁介绍,不爱运动、不合理饮食、抽烟酗酒、心理压力大等生活习惯都会带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而年轻人因不良生活习惯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猝死尤为突出。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过劳”,75%的中青年人对拼命工作甚至“过劳死”的人表示理解,只有18%的人认为“这种健康风险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程青介绍,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如果再加上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喝酒抽烟、很少运动,往往容易催生心梗、脑出血、动脉硬化等“老年病”。比起中老年人,年轻人更不注重常规体检,即使检出毛病也自恃年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这为突发猝死埋下了祸根。

    九成猝死未及时获救

    猝死发生后,如何在第一时间抢救生命?答案是心肺复苏术。

    今年8月,30岁的梁先生在一场会议中突然倒地,到医院时心跳呼吸已暂停。“临床上的心肺复苏,一般要求心跳骤停时间不超过30分钟,超过就回天乏力。”程青说,因为梁先生年轻,复苏希望大,医生一直坚持按压。40分钟后,奇迹发生了,梁先生有了微弱的心跳。梁先生能“复活”,除了年轻身体基础较好外,在猝死5分钟内就能得到心肺复苏最为关键。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猝死常常令身边人措手不及。

    中南医院专事救护知识传播的“救护之翼”负责人卢章洪医生说,临床观察,从院外送来的心跳骤停患者,九成以上因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施救而痛失生命,即使抢救过来的患者也多成了植物人。急诊科主任唐忠志介绍,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高达54.4万。脆弱的脑细胞在缺氧超过6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死亡,若能在4—6分钟内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就能挽回许多年轻的生命。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120急救车很难及时赶到。因此,普通公众学会一定的心肺复苏术,对挽救危重患者生命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