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内法否定存在“战犯”
中曾根康弘在参拜靖国神社前曾经表示:“国民感谢为国牺牲的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若不这样,谁还会为国捐躯?”但在遭到中韩两国强烈反对后,翌年即停止了参拜,并在1986年8月15日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了一封信,陈述了他为何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为何决定不再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信中写道:“我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尊重国民感情,悼念为国牺牲的普通战殁者,祈祷国际和平。实际上,我的胞弟曾经是日本海军士官,他也是在那场大战中战死并被供奉在靖国神社里。我认识到,虽然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40年,但是不幸的历史伤痕依然深深留在亚洲近邻各国国民的心中,以官方身份参拜供奉着对侵略战争负有特定责任的领导者灵位的靖国神社,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将伤害贵国和亚洲邻国国民的感情。”
参拜靖国神社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在对待甲级战犯问题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的国内法即公然否定了国际法,从而抹消了对侵略战争负有特定责任的领导者即“战犯”和“普通战殁者”的区别。
按《旧金山和约》第11条规定:“日本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其他在日本境内或境外之盟国战罪法庭之判决,并将执行各该法庭所课予、现被监禁日本境内之日本国民之处刑。”
1952年4月30日,日本制定了《关于援助保护战伤病者以及战殁者家属等的办法》(简称“援护法”)。之后,经几次修订,战犯家属也和普通战殁者家属一样获得“援护”。1953年8月,日本重新修订实施《军人恩给法》,将战犯被处死、服刑期死亡列为“因公殉职”,将被拘押期间列入“在职”并发给“恩给”。也就是说,根据国内法,日本已不存在“战犯”。
参拜靖国神社和否定东京审判,堪称异曲同工。安倍不仅赞美参拜行为,而且今年3月12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回答议员大熊利昭有关东京审判的质询时表示:“这场审判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的,而是依据同盟国的判断作出的定罪行为”,须知这是历史余音。
东京审判结束后,由播音员青木一雄主持的日本NHK电视台“街头录音”栏目在街头进行采访时,即有受访者表示:“这是羊在狼面前的哀叫,现在再谈善与恶已经毫无意义了。既然战败了就该接受处罚,没什么可说的。”这次168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后的民调显示,近80%受访者持赞同态度,可见参拜靖国神社不乏民意基础。由于日本在战后未获清算,民众对战争责任存在“集体无意识”,因此,通过参拜靖国神社捞取选票是根本目的,且被证明这种做法屡试不爽。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