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欲放弃长沙 薛岳吵架保卫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伏在长沙天心阁城墙上英勇打击日军的中国士兵
长沙保卫战,是薛岳“吵架”吵来的?
“长沙保卫战,就发生在长沙,但对于大多数长沙人来说,他们肯定没有很多了解。”长沙文史专家梁小进和陈先枢两先生,不约而同就此下了一个“断语”。
他们说,毕竟,长沙保卫战发生在七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中,七十年来的风雪难免会遮断人们回望历史的视线。现在到了重新为人们讲述长沙保卫战的时候。
梁小进说,其实长沙保卫战是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吵架吵来的,而知道这一事实的长沙人不会很多。
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长沙保卫战达三次之多。可见长沙战略地位的重要,不然,敌人吃了一次败仗,不会一而再,再而三,不甘心不死心地向长沙反复进攻。纵贯中国的南北交通大动脉粤汉铁路当时正掌握在长沙手中,长沙以北的洞庭湖平原为中国第一大米仓。攻下长沙,可打通粤汉铁路,连接南北,出兵海外,同时也夺取了中国人的粮仓,可“以战养战”。所以,长沙保卫战不得不为民族的生存而壮烈进行。
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尚未爆发前的四五个月,当时国民政府统帅部已开始为湖南将要发生的战事着手研讨应对之策。
蒋介石综合高参建议,对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发出手谕指示:“如敌取长沙之动态,已经暴露,则我军与其在长沙会战前方作强硬之抵抗,则不如先放弃长沙,于敌初入长沙立足未定之时,即起而予以致命的打击。反攻计划如能布置精密,运用得当,必可取得最大之胜利。”
蒋介石的想法,就是放弃长沙,保存中国军队的实力,再伺机打击敌人,以空间换时间。
1939年9月,驻扎在湖北、江西的日军调兵遣将,敌寇侵犯长沙的企图十分明显。此时,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仍在长沙“守”与“战”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白崇禧及参谋本部数位人员均不主张坚守。蒋介石听从众人的议论,再次要求第九战区放弃长沙。
但9月中旬,日寇猛攻湘北新墙河,突破战线,并与洞庭湖东岸登陆的日军两路夹击汨罗江边的中国守军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对薛岳下令:“如不遵令立撤汨罗守军,则今后长江以南地区有失,责有攸归。”
薛岳反对放弃军队,先令各军继续抵抗,后在军令前迫不得已,下令撤退,让出汨罗江防线,日军滔滔不绝长驱直入。
9月29日,日军前锋已抵达浏阳永安、长沙北乡桥驿,长沙城内已能听到日军的枪炮声。
蒋介石听闻薛岳不听命令,立即派陈诚与白崇禧星夜驰程,赶到湖南,协助薛岳处理一切,并宣示蒋介石“不守”的命令。
(作者: 编辑:牛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