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手机智能化安全隐患增大 无“毒”手机也泄密

发布时间:2012-11-21 08:26:42来源:SRC-4129

  本报记者 祝兆林

  手机网购、手机炒股、手机聊天……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程序的完善,使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如今,智能手机几乎可替代电脑进行办公、上网、交友,一些隐私记录、银号账号、支付信息等也开始向手机上转移。然而,在市民享受智能系统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

  无“毒”手机也泄密 原是WiFi惹的“祸”

  “80后”小李是个“手机控”,上QQ、刷微博、看新闻……每月的包月流量总不够用,为了节约流量,他随时随地查找免费WiFi信号,即无线网络。为了方便蹭网,他还安装了一个蹭网软件。

  有一天,小李突然发现手机登录的QQ频繁掉线,刚开始以为是网络不稳定,后来QQ无法登录,并提示密码错误,他才发现密码被盗。

  小李连忙申请密码找回,可就在他操作期间,不少朋友打电话问他“急需用钱干嘛,是不是QQ被盗了?”

  QQ密码在手机上被盗,小李用杀毒软件将手机检查了一遍,未发现异常。一个从事网络工作的朋友告诉他,可能是WiFi泄露了他的密码。

  如今,很多智能手机都具有WiFi无线网络功能,能让用户在WiFi覆盖的区域内快速上网。很多酒店、餐厅等公共场所提供的WiF都是免费的,使得很多手机用户乐于用WiF上网。

  昨日,记者手持平板电脑乘公交车在市区转了一圈,一路上多次提醒搜索到WiFi热点。然而,这样的“免费午餐”并不可口。日前,网上有人发帖称,公共场所的WiFi存在安全危机,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WiFi是否真的可以窃取用户信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宋伟称,手机通过WiF上网后,手机和连接在该WiFi网络下的电脑、手机共处于一个网络,别有用心的人可以通过特殊的软件和设备,访问、监听你的手机传输出来的信息,达到窃取信息的目的。

  宋伟建议,手机如果不使用WiFi时,请关闭自动连接功能,避免手机自动连接搜索到的开放WiFi。使用公用WiFi时,首先甄别该网络的风险,尽量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开放WiFi,尽量避免使用公共WiFi登录网银、QQ、邮箱等涉及金钱和个人账号信息的服务。

  微信“三点定位”让你的位置“裸奔”

  因微信能接收QQ消息,还能进行语音通话,市民李小姐是它的忠诚粉丝。有一次,她使用微信“查找附近的人”功能,竟发现一个好友和自己距离不足100米。

  从那以后,有事没事,李小姐就打开微信查找附近的人,看有没有好朋友在附近,乐此不疲。

  微信、陌陌等智能手机聊天工具是年轻人热衷的社交方式,尤其是“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能帮你迅速认识周围的陌生人。殊不知,你在查找别人的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位置。

  近期,杭州市城区公安分局治安防控机动队警长沈宏发布一则微博,称“微信三点定位法”可精确定位他人的位置,让不少市民觉得微信成“危信”。

  何为“三点定位”?使用过微信的市民都知道,打开微信中“查找附近的人”功能时,首先显示的是“正在确认你的位置”,然后以你的位置为中心,定位所查找到的人的距离,最近的距离为“100米以内”。“三点定位”就是变换3次位置,测试你和对方之间的距离,并以你的3次位置为圆心、以分别测试的3次距离为半径画圆,3个圆交叉的区域,便是对方所在区域,测试的点越多,对方的位置就越精准。

  该微博发出后,引起许多网友和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该方法是否管用,许多网友和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测试,结论为“在被寻找者不移动的前提下,该方法是可行的”。不少专家也认为,该理论是行得通的。

  如何确保自己的位置不被暴露?沈宏也给出了建议,不要在固定地点反复查找“附近的人”,及时“清除位置信息并退出”,小心陌生人。

  轻轻一刷很实用 见码就刷易中毒

  黑白相间的图块,用手机轻轻一刷,便可直接浏览二维码上的内容。时下,二维码已成为常见的信息获取入口之一,许多刊物、网站甚至门票上都有二维码。

  近期,陈先生突然发现QQ邮箱里,邮件的附件后面多了一个二维码,他用手机一刷,手机上面显示了一个网址,点进去后,显示了word文档里面的内容。

  陈先生感觉特别好玩,看报纸看到二维码也刷,在超市购物看到二维码也刷,网站上看到二维码也刷,几乎到了“见码就刷”的地步。

  二维码因便捷、高效,让许多人觉得好用,但因其制作简单,手机对其安全防范能力较弱,二维码致手机中毒的事件在网上也来越多。

  记者做了一个实验,在网上下了一款制作二维码的软件,大小仅110KB,可制作电话本信息、电子邮件、网页书签、文本信息4种类型的二维码。

  记者随便在网页书签上输入一个网址,生成了一个二维码,用手机一刷,手机便显示了记者输入的这个网址。

  记者发现,二维码的制作工序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任何难度,对输入的内容也没有任何验证等程序,如果二维码中网址内包含病毒,手机用户等发现时已经“中招”。

  对此,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宋伟称,二维码是一种信息编码格式,也是一个储存文本、网址等信息的载体,其本身没有病毒,但其储存的文本代码或者网址可成为不法分子散播病毒的工具。

  宋伟提醒,报纸杂志、知名商家海报上提供的二维码通常是安全的,但一些发布在来路不明的网站上的二维码则应该引起警惕。因此要记住,不要看见二维码就去刷,应该对其生成源头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