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施一公做客华农:三好生难成科学家 成才需有脾气

发布时间:2013-04-05 06:36:15来源:SRC-13

  楚天金报讯(记者梅莹 通讯员张斐)“做科研没有先决条件,但我认为三好学生很难成为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得有脾气。”昨晚,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做客华中农业大学。谈到“成才”问题,他直言自己的“偏见”:更喜欢有个性的人。

  17岁保送清华,36岁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施一公的求学和工作经历都充满令人艳羡的传奇色彩。他自认为最为得意的学习方法便是“唱反调”。1990年施一公开始在美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在实验室以“问题多”出名,且这些问题常常难倒导师。“不过我却因此非常被老板赏识。”他说,直至教书,他都一直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与自己“顶撞”,因为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也有利于找到最佳的研究方法。

  “做我的研究生,第一是要刻苦,第二是要勇于挑战权威。尽管向我发问,要想走得远,你得有脾气。”施一公坦言,中国文化更崇尚三好学生式的乖孩子,但他却认为这样德、智、体各方面都是第一名的学生很难成为科学家。“有个性的学生做研究的潜力较大,而八面玲珑的学生尽管讨人喜欢却常常在研究上坚持不下去。”他说,做创新性的科学研究需要批判性的分析思维,学生、特别是中国的学生必须要去除墨守陈规的思想。“比如特别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容易有脾气,这种情况在科学史上屡见不鲜,我们理应宽容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