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武汉出台新政助力职教发展 按就业人数给学校发补贴

发布时间:2015-07-09 09:00:26来源:SRC-220

  记者黄洁莹 通讯员邹永宁

  建立“校企合作基金”,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按就业人数给学校补贴……昨日,记者在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围绕城市经济发展办职业教育,将出台系列新政。

  建立“校企合作基金”

  我市将健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加盟职业教育集团,专设校企合作机构,落实具体人员对接服务职业院校,实施校企合作项目。学校还可以组建行业、企业等相关方面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在学校管理中吸纳企业的智慧。

  为了鼓励企业主动参与职校办学,创新办学模式,我市目前正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基金”,用于支持鼓励在职业教育中贡献突出的企业。

  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将按照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构建职教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我市“工业倍增升级版”、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对接地方特色发展的一批品牌、特色专业(群)。

  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这就是“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将围绕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校企协同育人。

  据了解,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学徒学习包括企业实训和校内课堂教学,其中企业课程不低于总学时的1/3,校外企业实习实践课程不能连续超过2个月。

  “现代学徒制”将围绕我市工业重大项目、千亿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深度推进校企合作,逐步推行“订单培养”,为我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同时,我市将鼓励企业建立到职校兼职“双师型”教师的带徒津贴制度。

  组建行业类职教集团

  “十二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态势,2014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13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1764.6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8位。全市前移产业达5个,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烟草产业和能源环保产业。

  工业经济的发展,也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建设提供了一条创新之路。我市提出“集团化”概念,提倡多元主体联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我市有不少中央在汉企业和重点企业,可以组建一批覆盖全产业链的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商贸财经、智能物流、城市建设等行业类职教集团,对接服务相应产业(群)发展。

  按就业人数给学校补贴

  为推动职校培养的学生与本地企业用工的对接,我市规定,市属职业院校组织当年毕业生(学制一年以上)在本市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上,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要按照1000元/人标准给予学校补贴。

  今后,我市将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市、区新增财政教育投入要向职业教育倾斜,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不低于30%,用以完善全市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中职生公用经费标准从2013年生均800元提高到1000元,其中,市级财政按照中心城区600元、新城区8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

  我市未来5年新增

  20万至25万产业工人

  记者昨日从全市职教工作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5年,还需新增20万至25万产业工人,特别是新型高技能技术工人。

  目前,市属共有高职院校2所(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和武汉城市职业学院)、1所应用型本科(武汉商学院),在校生3.3万人,电大学历及非学历生2.3万人;中职学校54所,在校学生7.2万人。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以来,市属职业院校共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2万余名、高素质劳动者30万余名,特别在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快速发展行业,新增从业人员大部分来自职业院校,职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市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

  据悉,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在岗人数为86.1万人,加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的情况,全部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约100万人。预计到2020年,工业企业吸纳就业约120万—125万人。全市中职、技工学校每年可为武汉制造业企业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1万人左右。

  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企业装备优化升级,高技能劳动者需求数量增长更快。当前,部分工业企业实施一批“机器换人”项目,将会产生操作机器人等新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会大幅提高。 (记者黄洁莹 通讯员邹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