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彭凡(中)和两家投资企业代表签订合作协议彭凡本人供图
留住百万大学生
本报记者王震 通讯员谢小琴
昨天下午,武汉励合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钰资本及东湖创投签订股权投资协议,励合化学获两家企业共3500万元投资后,整体估值达3亿元。这是我省生物医药企业A轮单笔最大融资,获投的还是一家在孵大学生创业企业。
实验室里发现商机
励合化学的创业故事就是一个奇迹:公司成立3年从5万元做到2000万元;请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高徒为企业服务,又用了3年,今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亿元。公司老板彭凡是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他说:“我很幸运地在做实验中发现了商机,并找到一个不错的发展模式,而且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
2011年,彭凡在做一个关于手性材料(制药中端需要的一种高端材料)的课题实验时,发现若干种手性催化剂在市场上非常稀缺,即使找到供应商,价格也非常昂贵。他介绍,在自然界,有许多分子像人的左手和右手一样,组成成分完全相同,结构上却呈镜像对称,这一特征被称为“手性”。药物中近50%具有手性,但能起作用的,仅是其中的一只“手”,另一只“手”不但效力微小,甚至会产生毒性。人们希望能合成只有一只“手”的药物,这样不但药效高、用药量少,而且副作用小,但合成的技术难度很高。
彭凡和研究伙伴通过整合技术,掌握了几种手性材料的制作工艺。于是,他萌发了开发手性化合物的念头。
与人合伙凑5万元起家
投资方中钰资本代表郭庆说,医药化工行业互联网+充满创新机会,励合化学在技术、人才以及平台上具有先发优势,中钰资本不仅带来资金,还带来医药行业产业资源及上下游项目,本次即带来5个合作项目;未来持续在资金及资源方面支持励合化学,用3年到5年时间协助励合化学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
其实,彭凡的起家很艰难。他与合伙人凑了5万元,在武昌阅马场一个破旧仓库里开始创业。“我们为公司取名‘励合化学’,是源于‘励精图治,合作共赢’这句话。”彭凡说。公司运营3个月,好不容易接到一笔生意,还被供应商骗走3万元钱,公司陷入绝境。
接下来一个月,公司有人员退出,但留下来的人坚信大方向是没错的,大家对业务模式进行梳理和优化。所有人放弃两个月的工资,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
公司熬过了寒冬,创业满一年时,他们实现销售收入248万元;2013年10月公司入驻武汉理工孵化器,年销售即达800余万元。
打动诺奖得主高徒
2013年初,彭凡有幸和来自澳大利亚的著名手性化合物专家克里斯蒂安·山多夫教授结识。山多夫教授的老师叫野依良治,是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现在想来,我提出和山多夫教授合作,就是痴心妄想,因为我们当时太弱小。”他说,被礼貌拒绝后,他没有灰心,不断地给山多夫教授发邮件。
慢慢地,山多夫教授对彭凡公司的认识有所改观,开始让自己在中国的代理公司和彭凡合作。但这种合作是不对等的,彭凡公司无法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定价权。
接下来,彭凡的技术团队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破解了其中一项关键技术。这一结果给山多夫教授带来很大震撼,他们很快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2014年彭凡引进山多夫教授担任该公司的技术总监,山多夫还引荐了两名国外领先的手性技术研发人员,一起助力励合化学成为一家专门研究高端手性化合物和手性技术的企业。
还有好多东西要学
2016年,励合化学年营业收入已突破5000万元,今年保守估计会有1个亿。目前,该公司有10个高端手性化合物品种在国内领先,两三个品种全球领先,与包括石药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巴斯夫等国内外1000多家医药化工集团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2015年、2016年,励合化学连续两年获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瞪羚企业”,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彭凡本人也被评为“湖北省十大优秀创业人物”“武汉市全民创业十佳”“3551光谷人才”等称号。
“从做科研到转做管理一家公司,我还有好多东西要学。”彭凡说,从创业至今,唯有结婚时给自己放了两周长假。
“如果我们能在国内率先突破手性药物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就能大大带动武汉医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达数亿元至数百亿元。”彭凡说,此轮融资将用于重磅产品研发和吸引优秀人才,不断拓展并完善相关产品,提升技术门槛和综合服务能力。“我的奋斗目标是,让企业在手性药物和精细化工领域有所贡献。”
(作者: 编辑: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