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龙船调》从利川灯歌唱成世界名歌 一曲唱了300年

发布时间:2012-09-04 06:52:03来源:SRC-13

图为: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唱响《龙船调》



图为:利川柏杨农民向游客表演《龙船调》

 

湖北民歌《龙船调》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陈群 张香云发自利川

  编者按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为迎接“中三角民歌名歌大型演唱会”,“踏歌荆楚行”队伍整装出发了。寻脍炙人口民歌,访名歌产生沃土,来一场湖北经典民歌的寻根之旅。

  8月27日-9月2日,本报记者沿湖北版图自西向东,依次来到《龙船调》的故乡利川,《六口茶》的发源地恩施,孕育娇俏《黄四姐》的建始县,劳动号子《催咚催》发源地潜江,《幸福歌》响彻的天门市,以及《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将军县红安,在民歌的产生地体会当年细腻动人的情怀,听亲历者讲述不为人知的往事,品一首民歌在流转岁月中给人们带来的感动。今起,记者的脚步汇成"荆楚踏歌行"系列报道,邀你一同体会那在时光中远去的歌者,用歌声唤起你对民歌的记忆。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哟喂),妹娃(儿)去拜年(哪喂)……”在美丽的湖北省利川市大山深处,有一个名叫柏杨坝镇的地方,这里是《龙船调》的故乡。

  《龙船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多年来传唱不衰。作为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川灯歌》的代表作,《龙船调》由《灯歌·种瓜调》整理而成。

  大山深处的利川灯歌是如何被人们发现、传唱,从而由湖北民歌变身为世界名歌的?记者8月27日前往《龙船调》的故乡揭开其身世。

  发现之艰难

  深山里“隐藏”300年

  车行在从利川市区前往柏杨坝镇的蜿蜒山路上,巍峨的群山像一道道绿色的天然屏障,包裹住这个几万人口的镇子,隔绝了其便利的交通,却收获了原汁原味的山野风情。利川灯歌,便是其中最明亮的一点。

  “我们利川灯歌始于清初,距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其中,又以《龙船调》和《车灯调》最有名。”72岁的柏杨坝山民歌传承人、恩施州民间艺术大师聂成告诉记者,过去《龙船调》是“大名”,是对利川灯歌里用彩龙船作主要道具唱的一类歌曲的通称;现在《龙船调》是“小名”,专指由《灯歌·种瓜调》整理而成的一首歌曲。见记者远道而来,他还和柏杨坝山民歌表演队成员、65岁的陈文菊一起,专门表演了一段《龙船调》,“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我就来推你嘛”……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艄公的幽默风趣被演绎得活灵活现。

  《龙船调》是如何发现的?72岁的利川柏杨现存灯歌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全友发回忆,时光要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刚解放不久,全国普查民歌。周叙卿、黄业威两位利川县文化馆干部在柏杨坝无意中听到《种瓜调》,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妹娃回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那一连声的“啊喂呀唑/啊喂呀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直叫人甜到了心里。于是两位文化馆干部便经常往柏杨坝跑,一住好多天,对歌曲进行收集整理,还组织当地民间艺人召开座谈会谈论修改事宜。

  1957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大会”上,周叙卿推荐汪营镇农民歌手王国盛、张顺堂演唱了其改编后的《龙船调》,获得一致好评。1962年5月,《龙船调》收入《湖北省民歌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成唱片发行,这首源远流长的湖北民间歌曲一炮而红。

  歌词之辩论

  到底是“情哥”还是“鹦哥”

  “正月是新年,瓜子才进园。二月起春风,瓜子才定根。三月是清明,瓜苗成了林。四月是立夏,瓜儿上了架……”翻开由湖北省利川市文体局编印的《利川灯歌》一书,第一首歌曲就是《种瓜调》,10段歌词,从正月“瓜子才进园”唱到十月“瓜种要留到”,这样的形式搬上舞台,难免产生累赘感,相比较而言,《龙船调》则在《种瓜调》基础上,保留曲调、副歌等几乎不变,但主体歌词由原来的10段改成了“正月是新年,妹娃儿去拜年;三月是清明,妹娃儿去探亲”这样两段,更富舞台表现力。

  然而,改编的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一些争论。利川灯歌传承人全友发至今记得,当年,针对“今儿叶儿梭,明儿叶儿梭,洋雀叫(哇)抱着恩(哪)哥(哇)”的歌词,周叙卿曾找过他的师傅、灯歌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汪安佐及他们师兄弟们,“他希望改成‘洋雀叫(哇)八哥鹦(那)哥(哇)’,我们都不同意,我们世世代代都是这样唱的,恩哥就是‘情哥’嘛,歌词意思就是说今天也想,明天也想,想啥子?想抱恩哥(情哥)唦。”

  对此,《利川灯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组组长、利川市文物局研究员谭宗派说,乍一听来,它的衬词“洋雀叫(哇)抱着恩(哪)哥(哇)”,似乎是对布谷鸟叫声的模拟,实质上它是对爱情的生动而娇羞的倾诉,而《龙船调》之所以能够成名,就在于它有歌唱自然、歌唱人生、歌唱爱情的大美内容。

  不过,在后来广为人知的版本中,“恩哥”已被“鹦哥”替代,人们也早已接受了“洋雀叫(哇)八哥鹦(那)哥(哇)”这种含蓄的传情,而当年的那一句娇羞而勇敢的“恩哥”呼唤,也仅仅回响于柏杨坝人的记忆里。

  流传之坎坷

  文革期间曾被迫改词

  《龙船调》这首以过河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歌曲,在上世纪文革期间却险些失传。“那时候,有‘恩哥’这样的字眼,可是会被称为‘风流歌’的”,聂成回忆道。怎么办?“改词也要唱下去。”于是歌词曾一度被改为“洋雀叫咿呀喂子哟”、“洋雀叫啊妹娃怕陡坡”等多个版本。词虽变了,调子却因此而保留了下来。

  文革后,《龙船调》再度焕发新生。1979年,《龙船调》收入《中国民歌集》。19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这年,著名歌唱家刘家宜为中国唱片录制了多首湖北民歌,其中包括《龙船调》,她也因此被音乐界认定为《龙船调》的首唱者。

  近几十年来,《龙船调》多次登陆中央电视台和世界舞台,王洁实、谢莉斯、魏金栋、梦鸽、张也等歌手纷纷演唱,魅力和影响不断扩大。我国载人飞船上天时还把它带上了太空。2004年,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将它唱到了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龙船调》歌声飞向世界……2009年,《龙船调》被评为“湖北传世金曲”,同年10月,首届中国龙船调艺术节在利川开幕,新龙船调再次唱响新乐章!

  说起《龙船调》从产生、流行到走向世界的历程,谭宗派深有感触,“灯歌是古代巴人竹枝歌的活体遗存,《龙船调》则是灯歌结下的最大一颗果实。从竹枝歌到灯歌,再到《龙船调》,一脉相承千余年,堪称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未来,谭宗派觉得要下一点工夫,把包括《龙船调》在内的灯歌,普及到新一代人的生产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