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钱兆成
前不久,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北京正式发行。这套号称是“目前国内唯一传统文化教程”的发行,能否终结“中小学国学教育应否开展”的争论、能否帮助中小学生“立德树人”?这些问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及热议。(11月7日人民网)
国学热是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从少儿读经班到汉服成人礼,从国学班的开设到孔子学院的建立,从于丹、易中天到论语保安、国学辣妹,再加上这一套正式发行的国学教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家长们对国学进校园毁誉俱有。有人提出,小学生过早接触国学,容易一知半解不说,万一学习了其中的“糟粕”怎么办?
有必要指出,国学之中有许多观点同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论相近,对学生的人格养成大有裨益,对公民道德建设也有帮助。其实这也正常,历史上有过西学东进,历史上更有过东学西渐,且早于西学东进。而西方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等相关公民理念原则也能够在《论语》、《孟子》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是,国学中又的确衍生出一些封建道德、封建说教,甚至掺杂着糟粕。小孩子难以分辨,教材的编写者们应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大量的人对国学感兴趣,也希望了解国学,但是没有恰当的途径,原典读不懂,高深的学术著作读不懂,而相关的通俗作品又少得可怜,于是,在这个巨大的社会需求面前,有人趁机把国学作为实现经济利益的工具,导致许多恶俗的现象,引起了家长的担忧。
国学普及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经典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培养和素质养成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工具性的。对于国学,我们更需要的是持一种文化传承态度,不应该无限夸大其功能或者无限放大其弊端。
(作者: 编辑:钱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