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世杰 实习生 杨玲玲
20日,《百年变迁——中国首家平民(袁裕校)家庭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在省档案馆开幕,与通常博物馆展览的宏大叙述不同,它用一件件可亲可感的展品迅速拉近了与参观者的距离,让不少人深藏的内心记忆在刹那间被激发出来。
精心设计的展厅里,既有上世纪初的衣服、家具等生活用品,也有极具五六十年代特色的粮票布票、报刊。
与公办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虽然在藏品数量、场馆建设等方面存在差距,但是其藏品本身的趣味性和差异化特点,使其也有自己的观众。
民间办馆热情高涨
事实上,我省类似于袁裕校家庭博物馆这样的民办博物馆还有不少。据介绍,我省文物局从2006年开始对省内民办博物馆进行认定登记,截至今年6月底,获得省文物局审批并在此备案的民办博物馆已有30家之多,其中武汉市就有20家。
近年来,我省每年新增民办博物馆的数量呈递增态势。2011年,有7家民办博物馆在省文物局获批登记。2012年,新获批的民办博物馆为9家。今年,仅上半年就有武汉虞小风指画博物馆、武汉汉绣博物馆、恩施巴蜀民族民俗文化博物馆等7家民办博物馆加入这一行列。业内人士认为,我省人文底蕴深厚,民间收藏群体规模庞大,未来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提高和日益多样化,我省民办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都会达到新的高度。
目前我省获批的30家民办博物馆,其藏品类型涵盖民俗、建筑、艺术、医药等多个领域,其中部分藏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以今年5月正式开放的武汉道一堂中医药博物馆为例,其馆藏的金陵版《本草纲目》,系蕲春李时珍博物馆捐赠,全国仅有两套,极其珍贵。
多数运行困难
尽管我省的民办博物馆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是其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却繁杂而棘手。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省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其中归属于民办博物馆的,尚不足一成。在不少专家看来,馆址偏僻、展品单一、布展水平低、展览活动少是绝大部分民办博物馆的短板,而这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
经费和专业人才,是制约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最大瓶颈。道一堂中医药博物馆负责人姜维介绍,场地费用和藏品筹备费用是民办博物馆前期支出的主要方面,博物馆正式运行后,藏品的维护及日常开销往往更加惊人。以该博物馆为例,其从选址、装修到博物馆正式运营,投入资金将近千万元。“博物馆建设依托的是武汉道一堂中医院,所以资金筹措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个人建馆的话,着实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姜维说,这也是不少民办博物馆馆址偏僻、活动策划少的原因。
相较经费的困难,专业人才的缺乏对民办博物馆影响更大。博物馆的布展、藏品维护等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这也是博物馆吸引游客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民办博物馆却大都面临着无处请人、无钱请人的窘境。
位于荆州的南郡楹联博物馆负责人陈锟介绍,民办博物馆对专业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即使能够开出高于一般公办博物馆的工资,但是大学毕业生往往出于对编制、晋升的追求,而直接将民办博物馆在自己的职位选择中排除。
姜维说,目前道一堂中医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除了一名保安外,还有一名由医院客服人员客串的讲解员。“碰到参观人数较多,讲解需求大的话,我们就会把药剂师拉过来顶一下,单独请一名讲解员的成本还是太高了。”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