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 记者周蕾实习生宋宇娇)日前,广西师大出版社微博发起“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调查,3千多网友投票,统计出“十大读不下去名著”排行榜:包括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及《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国外经典——
本报记者通过线下问卷和访谈形式调查了40人,结果,读不下去的名著名单继续扩大:《史记》、《源氏物语》、《浮士德》、《忏悔录》、《静静的顿河》、《卡拉马佐夫兄弟》、《战争与和平》、《奥赛罗》、《李尔王》、《苏菲的世界》等。
这些名声显赫的著作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和沉淀,被奉为经典,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和智慧。如今却遭到如此的冷遇,是哪里出了问题?
信息多元化
名著甚至阅读受冷落
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受访者坦言,在空闲时间里,第一选择不是读书;如果读书,也不会首先想读名著,而是选读一些对学习、工作、生活有实际帮助的读物。
一位受访者回忆,1980年代她做学生时,阅读名著蔚然成风,同学们空闲时间抢着读名著,因为没有别的读物,也没有什么娱乐,“那个时候大家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非常强烈。”现在信息爆炸,人们的选择多得眼花缭乱,可以看电视、上网,及各种消遣性读物……人们勿需通过读书来打发业余时间,更不需要通过阅读名著来满足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求。于是,信息越多元,名著越被冷落。
旧版《瓦尔登湖》,译者徐迟序:“你也许最好先把你的心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
阅读名著往往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在快得停不下的年代,忙学习,忙工作,忙生活……努力地加快脚步,都害怕赶不上!静下心来读一本名著,对很多人来说恐怕很奢侈。在忙乱之余,上网、做电视机前的沙发土豆,来得更直接、更轻易。
浮躁的时代,把名著所描写的年代已经甩得很远很远,对很多人来说,阅读它们难以在现实中兑现什么。就像一位受访者提到,他现在更愿意阅读一些有现实性启发意义的书,名著往往实际生活脱节,“读了就忘了,感觉也没什么作用”。名著这样读,使然是很难读的。
不忍卒读的名著
不可否认,一些名著确实难以卒读,它需要读者有足够的文化水平和阅历,足够的文学素养和工作需求,比如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者。
不同的人,阅读的口味不一样。就像人们对食物的态度一样,“一个人的美味,是另一个人的毒药。”一个人不会对所有的名著都愉快接受,也不会一本名著对所有人的胃口。读名著也不宜只看名气大小,“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笛卡尔说:“阅读优秀的书籍,就是和过去时代中最杰出的人们——书籍的作者——进行交谈,也就是和他们传播的优秀思想进行交流。”现时代,泛滥的浅阅读,会令人丧失深入思考的能力,让真正的经典来洗涤头脑吧。
本报微调查数据:
书名读不下去的人数百分比
《追忆似水年华》100%
《尤利西斯》100%
《史记》80%
《源氏物语》72%
《百年孤独》70%
《瓦尔登湖》63%
《浮士德》60%
《卡拉马佐夫兄弟》57%
《苏菲的世界》56%
《战争与和平》54%
《奥赛罗》50%
《李尔王》48%
《静静的顿河》45%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43%
《忏悔录》40%
《红楼梦》40%
《水浒传》38%
《三国演义》30%
《西游记》2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
PS:读不下去的人数百分比计算方法:
读不下去的人数/尝试读过的人数
广西师大出版社微博公布的十大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
1《红楼梦》
2《百年孤独》
3《三国演义》
4《追忆似水年华》
5《瓦尔登湖》
6《水浒传》
7《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西游记》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0《尤利西斯》
哪些名著太难读
四大名著上榜纯属打酱油
在网上流传的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里,四大名著里的《红楼梦》是首当其冲的,其他三部也无一漏网,其结果令人唏嘘不已。而我们的微调查显示,四大名著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受待见。在尝试读过《红楼梦》的受访者里,表示读不下去的不超过半数,而说读不下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分别占30%和38%。对于《西游记》,因为很多人都看过好几遍电视剧,所以少有人去读原著,但也有少数读过的人表示其实很好读。
而真正被认为读不下去的中国名著是《史记》,80%尝试读过《史记》的人都没有将它读完过。
意识流最难读
最读不下去要数《追忆似水年华》和《尤利西斯》这两本书了,我们的微调查发现尝试读过的人没有一个人将这两部作品读完过,有人无数次地尝试但无数次地读不下去。网友将这两本书戏称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必备书”,可见其杀伤力。
这两部作品都是意识流作品的巅峰,很多读者久仰其大名,但真正拿到手去读时却觉得昏昏欲睡。意识流作品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以主人公的思想意识为线索展开,常常让读者云里雾里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且节奏极慢。《追忆似水年华》里一次睡眠的情节可以写到三十页,整部的《尤利西斯》就写了发生在都柏林一天十八小时中的种种事情,每一章写一个小时的内容,你花一天的时间看的可能只是一个小时发生的事情,这样的节奏是让多数人无法忍受的,在快节奏的今天要让人读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苏俄名著也“中枪”
上世纪50年代和八九十年代苏俄小说在中国炙手可热,读书的人都会绕不开苏俄的经典小说,而如今这些苏俄经典纷纷中枪,被很多读者视为读不下去的名著。在上面所列的二十本里面,苏俄名著就有四本,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外,对《卡拉马佐夫兄弟》《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这几部表示读不下去的人都在40%以上。还有《罪与罚》《安娜·卡列尼娜》等经典也被提及读不下去。
莎翁戏剧不好读
莎士比亚可谓无人不知,他的著作是几个世纪不衰的经典,他的戏剧搬上荧幕人们喜闻乐见,但并不是那么多人喜欢去阅读他的原著,在我们的微调查中45%以上的人提及《奥赛罗》和《李尔王》读不下去,虽然都并不长,但对于由素诗、韵诗、散文、民歌小曲等组成的戏剧文体,大多数读者无法适应,并且基本上读者都已经知道大概剧情,难以耐下心来再去仔细读那些显得繁冗拖沓的戏剧文字。
严肃的德国著作
提到德国著作,总有一种严肃的感觉,浓厚的哲学味道让人难以理解,《浮士德》和《苏菲的世界》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德国名著,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尝试读过的人里面一半以上表示读不下去这两本书。《苏菲的世界》虽说是哲学入门书,但还是很多人表示读不懂,有人调侃:“读起来让我怀疑自己的智商。”
名著为何读不下去
马克·吐温这样定义经典,说那是“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我们希望去读一些经典名著来增加我们的文化涵养,但拿起书本的时候却常常发现我们真的读不下去。有人或因为没有时间,有人或因为没有心境,但也或是因为名著本身太晦涩难懂,或是名著所描绘的久远年代已引不起现在读者的阅读欲望。
缺乏时间,更是缺乏心境
对于《红楼梦》,唐佳回忆起了她曲折的阅读经历,从高中开始读起,到如今快大四了还没有读完。
高一暑假把同桌厚厚的一本《红楼梦》背回家,准备利用暑假把它读完,但开始读了几回便发现人物关系已经在脑海里混乱了,于是边读边开始在纸上画人物关系图,但加上里面大量的诗词和不厌其烦的服饰和场景描写,读起来还是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囫囵吞枣读到三十多回便没有读下去了。
到了大学之后从图书馆借来了《红楼梦》,想再次尝试读一读,当再次翻开的时候,发现曾经读过的三十多回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又从第一章开始读起,但没有以前读得那么困难了。那时候她坚持每天花半个多小时读上一个章回,就这样坚持两个月读到了五十多回,由于期末考试来临而中断。
当再次拾起的时候已是一年多以后,又一次的从头开始读,仍然是在断断续续地读,仍然是没有读完。“那么厚一本,实在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够一次性把它读完。”唐佳无奈地说道。
时间常常被当做没有读下去的理由,其实只是我们的选择太多,心境太浮躁。当我们闲下来的时候可能更多地是去上上网,看看实用或者消遣性的书,大部头名著难以“伺候”,它需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去品味。
兴趣才是读下去的关键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读不下去《红楼梦》的大多是理工科的男性,90%的理工男都表示读不下去《红楼梦》,倒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更受他们的欢迎。
丁国栋是学材料工程的,平时也喜欢读一些课外书,四大名著都有尝试读过,但独不爱读《红楼梦》,他觉得那些婆婆妈妈情节读起来实在没意思,还是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故事性强、充满英雄豪情的书读起来更有趣味,“因为每个男孩曾经都会有一种英雄情结嘛。”他回想起他在初中的时候班上的男生都读《三国演义》,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非常激烈,有时候甚至会就里面的内容争论起来,搞不好还会打一架。
有时候一些名著我们读不下去只是因为实在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名著往往不是符合大众口味的畅销书,它是作者独立思想的表达,它穿越时间的长河,一直在寻觅它的知音。一本名著可能众人皆知,但真正能被它所吸引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读不下去,与阅历有关
“人物太多,名字太长,气氛压抑,不知所云。”这是方宇在大学的时候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感受,稀里糊涂地读了一部分之后就把它放在一边,和朋友打游戏去了。
几年后的一天晚上,已经参加工作的他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突然想起曾经读到的《百年孤独》里面的一个主人公奥雷良诺关在房子里反复地做金鱼的那种状态,发觉跟那时自己的心理状态有种莫名的契合。再把那本书拿下来读的时候发现与以前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有了共鸣感,所能理解的更多了。他说:“可能真正开始明白孤独的滋味了吧。”
有些名著读起来不知所云,便弃之不读了,那时我们的阅历积累还不足以去了解其中深意,当我们经历得多了,蓦然回首,也许会发现原来那真的是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
专家导读:名著该怎么读
《如何读,为什么读》
[美]哈罗德·布鲁姆著
译林出版社
对于这些难读下去的经典著作,我们是否非要硬着头皮去读一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副教授刘渊表示,“名著”当然是值得去读的,它的价值毕竟是经过历史淘洗和时代选择的,但是,即使是“大大有名”之“著”,不喜欢它也自有道理,不必大惊小怪,尤其是在文化产品和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的今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阅读趣味无可厚非,阅读能力有强弱高低之分。如果读者的确是抱着读“好”书的目的,名著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名著对读者也很“挑剔”。当读者还没有达到相应要求、具备相应条件的时候,读什么样的书都可能是“难”的。
讲究方法和心态
在前面提到的二十本书中,刘教授认为实际并不都是属于难读的著作,如四大名著入选排行榜是不可思议的,还有像《百年孤独》和《静静的顿河》这样的作品可读性也很强,恐怕是当代读者大都没有时间和心境慢慢去读这些长篇大作,其“难”并不涉及作品本身。
但进入排行榜的有些“名著”的确是很难读的,比如《尤利西斯》、《浮士德》和《追忆似水年华》。对于这样的著作,在阅读之前先去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或者看看关于这些书的评论,这都是帮助读者尽快进入阅读状态的好方法。
另外,对于阅读名著,刘教授还提出了一点他的看法:在一段时期内,可以按照作家、主题、时代和形式技法等分类标准,相对系统、集中地去选择阅读书目。并且读者本身要有相应的文化素养,要有较强的读书的自觉要求,还有平和宽松的阅读心态。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教授、“耶鲁学派”批评家、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附布鲁姆教授推荐一生必读名著
短篇小说
屠格涅夫
契诃夫
莫泊桑
海明威
奥康纳
纳博科夫
博尔赫斯
兰多尔菲
卡尔维诺
诗
豪斯曼、布莱克、兰多和丁尼生
勃朗宁
惠特曼
狄金森、勃朗特、民谣和《汤姆·奥贝德兰》
莎士比亚
弥尔顿
华兹华斯
柯尔律治
雪莱和济慈
长篇小说(一)
《堂吉诃德》
《帕尔马修道院》
《爱玛》
《远大前程》
《罪与罚》
《一位女士的画像》
《追忆似水年华》
《魔山》
戏剧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易卜生《海达·高布乐》
王尔德《认真的重要》
长篇小说(二)
梅尔维尔《白鲸》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
韦斯特《寂寞芳心小姐》
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
麦卡锡《血色子午线》
艾里森《看不见的人》
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作者: 编辑:刘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