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武汉老字号前世今生:“长生堂”有蒋介石指定理发师

发布时间:2013-11-10 06:10:22来源:SRC-13



  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杨扬 通讯员李俊杰

  “仅在汉正街上,就曾有大江酒楼、谈炎记水饺、老大兴园鱼回鱼、车益记茶庄、谦祥益、怡和布店、苏恒泰纸伞、万鹤龄、九芝堂中药等老字号,更别说黄陂街、花楼街上的了,这些读者们都知道吗?”昨日,武汉图书馆举行了名为“寻找武汉商业老字号”的主题讲座,曾任武汉商业经济研究学会理事的王琼辉用其多年的研究成果带领读者,回溯本土商业历史,探访武汉老字号的前世今生,台下年纪大的读者频频点头,可年轻的武汉伢们对这些名字则十分陌生。

  “长生堂”:从文武理发到时尚美发

  这里有蒋介石的指定理发师

  汉口有家叫“长生堂”的美容美发店。“这家店的历史得从清朝末年讲起。”王琼辉说,1911年,扬州剃头匠张聚年逃难,只身一人来到汉口,在中山大道1171号租得一间房,挂出长生堂理发店的招牌,“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一挂,就跨过世纪,挂到了今天”。

  王琼辉介绍,张聚年的理发功夫是将传统推拿融为一体的“文武理发”,但由于长生堂地处汉口旧时的法租界,这种落伍的方式不受欢迎,1928年张聚年被迫离汉,接手的人合伙出资两千大洋,将店堂装饰一新,并从上海请来8位烫染师傅。于是,不起眼的店堂变得舒适美观,所理的男女发型新颖时髦,“文明理发”吸引了法租界的许多要员及太太、小姐,他们定期前来理发美容。据说,蒋介石每次来汉口,都要到长生堂指名戴恒贵及其儿子戴友宝为他剃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汉口兴起电影热,法租界内相继开设了“百代”、“中央”等几家电影院,西方电影陆续到此放映。长生堂将西洋电影中演员的发型加以模仿推广,当年有一部美国影片《出水芙蓉》来汉公映,片中女主角的发型引人注目,该店师傅如法炮制。那些女顾客出店后在熟人面前炫耀:“我这头是在长生堂做的。”这叫“时尚美发”。

  “叶开泰”:从百万白银到步步衰退

  兴于官商一体毁于时局之变

  王琼辉又以老字号“叶开泰”举例,“许多人不知道现在的武汉健民,其前身就是叶开泰”。叶开泰药店的发展,从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算起,已有380余年。王琼辉总结:“从乾隆到咸丰一百年间,从叶宏良到叶名琛、名沣等共五代人,叶开泰兴旺发达所走的途径就是,首则搞好药业,发展生产,继则培养人才,科举入仕,由此亦官亦商。”

  1927年叶开泰年终结算,积累资金为白银104万两。王琼辉痛心地说:“但1911年的辛亥革命已令叶开泰元气大伤。1931年武汉大水,1938年武汉沦陷,使叶开泰步步走向衰退。叶氏80多人的大家族里,也出了败家子。第16代叶元喜在疏散重庆期间,以开设分店名义,骗取逃难的湖北同乡存款3.5万元,前往香港做投机生意,挥霍殆尽。老一辈染上鸦片烟瘾,不管店事;下一辈的从小娇生惯养,贪图享受,不求上进,这恐怕是很多老字号衰落的内部原因。”叶开泰这样的民族品牌在近代商业发展史上留下过瞬间的辉煌,也有不尽的遗憾,这样的故事令讲座听众又赞又叹。

  武汉老字号·故事知多少

  王琼辉说,近代的武汉三镇,九省通衢,商业经济异常活跃,“洋人买办瞪红了眼,各路商帮扯旗呐喊,各类字号合作与竞争,诚信与狡诈,亏本与发财都在这片土地上”。武汉老字号是一个时代活跃的身影,背后蕴藏极其深厚的市井文化和风俗文化,它们是武汉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被更广泛的传播和铭记。

  冠生园

  1928年,冠生园因不满足于上海的发展,将汉口选为第一个目标,来汉办厂。冠生园的创始人冼冠生当学徒时有个爱好,每天挤出时间看报,特别留心报上刊载的工商广告,甚至把它们剪贴下来作资料,随时翻阅,从中领悟做生意的窍门。

  汪玉霞

  乾隆年间安徽休宁县有位商人叫汪士良,在汉正街开了一家恒升布店,他收家中丫头为妾室。小妾因地位不高,常受正妻歧视,用微薄的私房钱开了一爿铺面,以夫姓冠名“汪玉霞”,这就是四百年老店汪玉霞的由来。解放前,汪玉霞主要生产咸酥饼、芝麻糕、京果等。小伢不听话,大人们烦得爱说“这伢,简直是汪玉霞的——劫数”,你看,绝酥变成劫数,汪玉霞成了武汉人的口头禅。

  伍亿丰

  武昌伍家模开的伍亿丰,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算是武汉最早的一家连锁杂货店,先后在三镇创办了7家杂货店,加上一家汾酒糟坊和一家米厂,讨了个“十全十美”的吉利。伍亿丰当年门庭若市,顾客挤进挤出,不然怎么会有那句俗话“伍亿丰,挤不通”呢?

  以上图片由王琼辉供图,萧继石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