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纪录片拍摄现场——屈原舞剑。通过创意拍摄,让文物活起来。
豪壮不失浪漫,武勇化为优雅中国第一把铁剑、第一支毛笔,都出现在楚国
八集纪录片,“唤醒”了这些久远的历史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古时候叫楚国。
很多人知道屈原、楚怀王,不少人知道“筚路蓝缕”、“一鸣惊人”这些与楚国有关的成语,还有一些年轻人从玄幻小说《寻秦记》里得到对楚国粗浅的印象。
但要说起楚国800年的文明和变迁,说起楚文化强烈不羁又不失浪漫的风格,大多数人都感到既遥远又模糊。
连日热播的《楚国八百年》,让这段久远的历史“活”起来。
首播圆满收官
反响力压《舌尖上的中国》
“战胜了时间,战胜了历史,楚文化已经涅盘为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永远翱翔在天地之间。”
昨晚,8集高清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以这样诗性的语句,在央视综合频道、纪录频道和湖北卫视,画上了首播的句号。《初生》、《觉醒》、《受挫》、《称霸》、《歧途》、《劫难》、《变革》和《涅盘》,该片用8集纪录片呈现楚国800年历史的兴衰。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全面、生动地解读楚文化的历史人文纪录片作品 。”
一系列数据,能够说明《楚国八百年》引发的观众热潮——
全国34个中心城市收视率调查:该片收视表现优异,带动央视纪录频道收视率在同一时段明显提升。
百度搜索关于该片的数据,达到61万多条。新浪微博有关《楚国八百年》的网评达到1000多条。
央视反馈:该片目前网络跟帖评论数量,超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播同时段。
让制片方欣慰的是,《楚国八百年》达到了预期效果,那就是:让历史鲜活起来,让楚国八百年鲜活起来。
时间凝固+情景再现
让玻璃柜里的文物活起来
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甚至是第一把铁剑,都出现在楚国大地。
一个个惊人的考古发现证明,以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明,与北方的黄河文明双峰并峙,甚至在许多方面,楚文化一度领先于北方中原文化。
仅湖北荆州一地,楚城遗址就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多座,迄今出土文物逾12万件。
如此丰厚的历史遗存,交织着高贵气度和喷薄活力的众多文物,却给《楚国八百年》摄制组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总导演张晓敏说:“楚国给我们留下尚武的精神、浪漫的文化,但对具体视觉化设计没有帮助,概念是不能用摄像机拍到的。单单依靠拍摄博物馆的文物?拍摄遗址里的土堆和白骨?这些难以承载纪录片要表现的内容。”“要让两千多年前的文物活起来,让距今两千年的遥远故事活起来。”艺术指导张毓雄介绍,这是该片创作之初就已确定的概念。
摄制组是一个80后年轻团队,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在画面表现形式上除了空镜、文物、历史遗迹、专家采访、情景再现、三维动画之外,还尝试了全新的手绘CG动画,在影像风格上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和新意。
他们将拍摄使用的青铜剑,放置于黑背景中的黑色转盘上,影师手持摄影机模拟挥剑轨迹,逆着主光拍摄在转盘上做旋转运动的青铜剑。同时,在镜头前放置棱镜,营造一个迷幻的画面基调。在逆光光晕中,青铜剑“逆光飞行”,如行云流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惊呼:“你们把剑拍活了!”
以“大写意”还原历史。飘舞在夕阳中的衣襟、一把冲破雨幕的利剑,楚人夕阳下舞蹈,楚成王大雨中舞剑,屈原悲愤放逐……这些恍如电影大片的画面,将观众带入了数千年前的历史时空和氛围。不重细节的追求,而重情景的渲染,片中大量运用情景再现,以象征写意的手法还原历史情境。以兵器象征武力,以风雨象征困境,以烛火的突然熄灭象征潜伏的危机,以断剑象征耻辱和决心。
大量使用高速摄影,让微观的尘埃在动作中飘动,记录水滴溅起、雨点落下、雪花飘落,而将演员的表情、动作定格在一个瞬间,摄影师手持摄影机升格拍摄,游走运动在这些人物表情和动作之间,留下每一个动态的情绪高点,让观众能够最大程度贴近楚文化的浪漫气息。在历史典故的表现上,大量使用二维动画,采取了人物不动、镜头移动的风格,而且采用极具楚文化特色的红黑色调。
张晓敏说,对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来说,很难拥有像纪实题材纪录片那么多真实鲜活的现实素材。为了让观众能真正走进楚国这段历史,“我们将历史定格,放大瞬间,让观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回到楚国!”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