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记神话小说作家周濯街:33年出版长篇神话小说99部

发布时间:2014-04-12 05:58:02来源:SRC-13

     图为:周濯街(中)在根据自己的小说改编的36集电视连续剧《麻姑献寿》中饰老者。

     图为:周濯街(左)与演员孙菲菲、王斑在《麻姑献寿》开机仪式上。

    湖北日报讯  记者熊唤军 通讯员王政 吴句兵

    一

    周濯街的 QQ有个别致的昵称——“神话周”,这是他对自己数十年来于神话小说创作念兹在兹,辛勤笔耕的自况,也是对自己创作成就的自许。

    “神话周”的人生和创作历程也可视为一部“神话”。他出身贫寒,高小毕业后辍学,却在33年里出版了以民间传说相关史料为素材的长篇神话小说99部(其中在台湾出版《妈祖》等36部),发表、出版中短篇民间故事、小说800余篇,撰写民间文学研究论文100余篇,合计3700万字,人称“中国神话小说创作第一人”。

    如今,69岁的周濯街在黄梅县城关镇一处幽静的居所里,如人们经常比喻的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完成一项宏大的神话小说工程而舍弃了悠游清闲的生活。

    3月22日,周濯街在他的书房里告诉记者,为了让中国神话系统化,他正在写作《神话周:中国神仙通史》系列作品。这一华夏诸神演义系列,计划写20部长篇,涉及到1.2万多个神仙,每部在35至50万字。为实现这一宏愿,他延续着多年的繁忙节奏,凌晨3、4点钟起床,一般每天用于创作和相关阅读的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目前,已完成第一部《天父天母》和第二部《女娲娘娘》。

    二

    记者眼前的周濯街,热情,坦诚,谈话时声音洪亮,富有激情。虽然在成名后的20余年里,接受过无数次访谈,反复回顾自己的人生和创作过程,而在我们采访过程中,他并没有对再次打开记忆的闸门表现出丝毫的厌倦,说起过往的种种,滔滔不绝,绘声绘色。

    他回忆起贫苦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从妈妈、姨爹、小伙伴和乡邻们那里听到的民间故事给他带来的快乐,他记得那时的自己对听故事是多么痴迷,一个接一个,总也满足不了。

    他难以忘记高小毕业后在镇政府当通讯员,在建筑公司当木匠,以及12年的军营时光。这些年里,他得到了人生的历练,听了更多的故事,并开始有意搜集。复员时,他从部队带回来了八大箱民间故事记录材料。

    也许从1977年10月的那个晚上开始,他就无意中走上了民间文学的笔耕之路。那时,他是县食品厂的一名“杀猪佬”,那个晚上他突然决定清点存留在脑海中的民间故事,记下了350个故事的标题。

    他讲起那时每到星期天就带着食物下乡搜集民间故事,老乡给他讲故事,他以当时紧缺的食物回报。一个叫詹炳南的划旱龙船的老艺人会唱长篇歌本,他把老人请到家里住了半个月,将歌词全部记录下来。

    发表的第一篇民间故事,当然不会忘记。1982年2月,黄冈地区群众艺术馆编辑的《民间文学资料》(打印品)上发表了他整理的民间神话故事《水牛的来历》,这是他小时听妈妈讲的故事。

    此后,他发表了大量民间故事,也曾一度迷恋于武侠小说和传奇故事写作。在1985、1987年发表中篇神话《宝扇记》和《玉皇大帝传略》之后,他看到神话小说少有人涉足,自己正好有素材积累的优势,于是开始专心创作系列中国长篇神话小说。1992年,他的《鬼中豪杰——钟馗》在台湾出版,自此一发而不可收,一部接一部作品相继问世,引起民间文艺界和文学界关注。

    三

    已故的中国神话研究权威袁珂1993年在为周濯街的《造字之神——仓颉》所撰读后感中写道:“此书用社会发展史的眼光,从人类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立论,以生动形象之笔,籍少量历史传说记载为因由,凭空结构,撰为故事,阐述文字原始造作情况。类王荆公《字说》,石涛、八大山人之山水人物,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卮言益智,妙语解颐,云山烟树,光景历历,诚通俗文艺之妙选,广义神话之别枝也。”冯骥才、王先霈、刘富道、李惠芳、於可训等知名作家和学者先后撰文或题辞,对周濯街神话小说创作的意义和艺术特色予以评论。

    四

    周濯街的神话小说创作,对民间和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加以创造。民间故事和古籍资料中没有的神话人物他不写,有此人物但没有相关故事的也不写。他的小说内容一般一成取之于民间故事和古籍资料,九成来自想象和创造。

    他的神话小说契合普通百姓的审美情。他说中国的神仙离老百姓最近,所谓生前为圣贤,死后封神仙,英雄回首即神仙,神仙都是凡人变。他总结自己的创作:写云彩上的人物,演义云彩下的故事,落笔追往古,归义于当今。

    他说仓颉见于古籍不过3000字,而没有这3000字,就没有自己30万字的《造字之神——仓颉》。“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不贪天功为己有”,“民间文化的这口奶不能断”,周濯街常用这样的话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饮水思源”的态度。

    (本文图片由周濯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