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津开幕。在项目展区,一幅长约30米,用铜丝在木板上粘贴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当得知这幅“巨制”作品是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180多名学生利用三年时间制作完成时,参观者们惊叹不已,纷纷向现场负责该作品讲解的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学生李洪涛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这幅“清明上河图”主要是以木板为基础材料,用铜丝作线,丙烯原料为色彩,借鉴景泰蓝和漆画的工艺技巧,进行装饰而成。提到自己与这幅作品的缘分,李洪涛表示事情还要从三年前说起。原来,装饰艺术一直是该校的一门选修课,三年前,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授课老师张剑为大家布置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作业。当时作为学生摄影记者的李洪涛接到了这项特殊的“采访”任务——跟拍“清明上河图”的制作过程。
“成品的制作过程从手绘开始,即在木板上临摹绘画作品,然后把铜丝粘贴在画上,最后上色。”在随后的两年里,李洪涛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了这幅作品制作的点点滴滴,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种工艺。一年前,刚刚上大三的他决定加入到作品的制作团队中,虽然已经跟拍了很久,对其中的工艺也是了如指掌,但是当自己真正上手后才发现,要想完成这项特殊的作业的确难度不小。由于画面中涉及的人物、动物、建筑物、绿植造型众多,所以制作过程中,为铜丝造型也是最难的工艺。“大家使用的铜丝最粗的直径为2.5毫米,而最细的只有0.7毫米,当遇到层叠的树的造型时,还需要把铜丝剪成微小的颗粒,铺成树的形状,再粘贴在画板上。假期里,大家的时间最集中,有时从早晨8点进入制作室,直到晚上12点才走出来回寝室休息。也许一开始,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到了后来,看到这幅作品的轮廓慢慢地展现在眼前时,每一个人都激动不已,都想尽快完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国庆节前,这幅长约30米、高为0.9米、由50块木板拼接而成的铜丝版“清明上河图”正式完工。“三年里,前后大约有180多名同学参与制作,如果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可能完成这样一幅作品的。”指导老师张剑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同是这幅作品的制作者,李洪涛与同学邢康瑞、朱有良这三个喜欢铜丝画的大男孩因此而结缘,并从中看到了商机。“大学最后一年,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下,我们一边制作这幅‘清明上河图’,一边开始了公司的模拟运作,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类似的产品很有市场。”邢康瑞表示。目前,刚刚毕业的他们已经注册了公司,而公司的主营业务正是这种装饰画。昨天,在矿业大会现场看到参观者对铜丝画的认可度如此之高,李洪涛兴奋地说:“职业教育让我们学到了一身技艺,用技艺创业,我们更有信心。”
(作者: 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