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30余年前耗时3年临摹 汉版《千里江山图》揭开尘封“画事”

发布时间:2015-03-12 14:22:19来源:SRC-13

图为:张隽先在作画《千里江山图》(局部)

 

 

  楚天金报讯(记者李翌)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早在30余年前,武汉画家张隽先,因工作原因,就曾手捧原作仔细欣赏过。历时3年,张隽先临摹出一幅和原作几乎一模一样的作品。日前,年逾七旬的张隽先,向本报记者展示了这幅他珍藏的作品,揭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回忆

  手捧原作仔细观看不能出声

  虽已不记得具体日期,但张隽先依旧清晰地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第一次见到《千里江山图》原作时的情景。故宫的两位工作人员,拿着这幅名作,外面裹了五六层的丝绸布之类的东西,一层层揭开后,这幅传世名作终现真容。

  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缓缓呈现在眼前,茅居村舍,水磨、长桥、飞鸟等,无不描绘得精细,意态生动。“如此之大的巨作呈现出来的万千气象,我心里感到震惊。”

  张隽先回忆,当时国家需要国画出口来创外汇,他所在的湖北省土产进出口公司画室是我省的重要创作力量,由于工作需要,画室每年都会组织到北京去学习。这也让他们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一些名作。“我们可以手捧着仔细观看,不过不让说话,怕唾沫飞到了画卷上。”张隽先对这幅作品喜爱得不得了,边看就边做笔记,记下了这幅画的特点。

  张隽先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要把这幅中国历史上的青绿山水名作《千里江山图》临摹出来。

  创作

  每天画到凌晨两三点

  如此巨作,一笔一画临摹起来并非易事。张隽先说,自己敢下这个决心,也是有原因的。父亲张瑟哉早年画纯水墨的作品,因为不会上色,当时,著名画家徐悲鸿传授给他一些如何上色的办法。后来,张瑟哉在青绿山水上下了不少功夫,颇有成就。张隽先从小随父亲学画,对宋画中的青绿山水创作方法也颇有研究。

  在下定决心后,张隽先便找来了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千里江山图》的图册,放大图册之后开始了临摹创作。当时,他在北京也正好有机会拜访被誉为“当代画圣”的著名画家刘继卣。张隽先回忆,当时刘大师正在创作《三打祝家庄》。“画上的绿林好汉的古铜色肌肉,亮得发光。”张隽先便请教,刘继卣则亲自示范给他看,“仅人物身上的一小块,就反复烘染了20多遍”。

  解决技法上的难题后,张隽先便开始了创作,光是画底稿,张隽先就花了3个多月。随后的3年时间,张隽先完全沉浸于创作之中,几乎一有时间就动笔创作,经常创作到凌晨两三点才放笔。

  揭秘

  原作近20年未与公众见面

  虽名气不及《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画作,但同样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并不亚于这些作品,而画作背后的故事也为它增添了传奇色彩。

  这幅画没有题款,也无作品名字,唯一能够证实画作来历和作者的是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从这段话可知,该画出自年仅18岁的王希孟之手。他是北宋画院学生,绘画方面曾得到宋徽宗亲自指点。史料载,此画完成后不久,王希孟即去世,《千里江山图》是其唯一传世作品。

  然而,近20年来,故宫博物院并未展示过《千里江山图》。故宫专家曾表示,由于该画作使用了很多矿物颜料,颜色很厚,时间长了以后,只要打开画卷,颜料就会掉落,损伤画作原貌。如今,公众要想见到原作,已经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