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烽火岁月 致敬抗战英烈
系列报道“湖北抗战湖北兵”今起推出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宏斌)翻开历史长卷,70多年前的那场民族大抗战仿佛就在眼前:那漫天的烽火硝烟,那密集的枪林弹雨,那杀敌的震天呐喊……带我们走进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
湖北战场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场。7年沦陷,血腥的占领,疯狂的杀戮,全省民众伤亡逾93万人,九成县市曾被日机轰炸,但日寇的凶残从未击垮荆楚儿女的斗志。荆楚儿女与全国军民一道,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民族尊严,谱写出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打败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壮丽史诗。7年抗战,打死打伤日寇15万人,日军高级将领9人在鄂毙命……众多抗战史家评价:湖北抗战规模大、地域广,歼敌人数多,在全国十分少见。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报今起在《今日视点》版推出系列报道“湖北抗战湖北兵”,派出多路记者深入荆楚各地,探访抗日战场,寻访抗战老兵,挖掘抗日故事,通过回望烽火岁月,致敬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敬请关注。
苦难辉煌
湖北日报讯 志兵
抗战浩歌,苦难辉煌。
何等伟力挽乾坤?拳拳爱国心,浩浩民族气。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仅湖北一省,多少忠骨埋荆土,多少英名壮楚天?
没有一颗子弹不是冰冷的,没有一个生命不是珍贵的。
血与火的记忆残酷无情,但对历史的寻证与捍卫永不能弃。
每一次苦难中破茧而出的精气神,铸就一个民族的新辉煌。
重读历史,回放影像,正是寻根我们的精神家园,凝聚大众的前行动力。
烽火荆楚 一拼碧血灭狼烟
湖北抗战规模大、地域广、歼敌多,全国罕见。
湖北战场是全国抗战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
必战之地、难战之地、久战之地
日军提前15年密谋进攻武汉
抗战中,湖北是中日必战之地。湖北北接中原、南连潇湘、西通巴蜀、东临赣皖,襟江带水,长江汉水纵横贯通。日军无论沿平汉、粤汉线南下攻取湖南、广西,还是溯长江而上进攻重庆、四川,湖北均为必战之地。日军在武汉会战的15年前,即1923年就已阴谋策划了进攻武汉及湖北的具体方案。
湖北也是难战之地。全省东、北、西三面均为高山,只有南面地势较低,仿佛马蹄形。地形险阻,作战艰难。
湖北也是久战之地。战争中后期,日军急需打通长期交通线和主要补给线,武汉均为必经之地。在湖北整个抗战过程中,中日双方为包括湖北武汉在内的战略要点及交通线的得失进行了反复、长期的争夺。此外,根据中国持久抗战总方略,鄂西中日基本作战线是中国持久战略成败的关键。
图为:武汉保卫战
武汉一度成为全民抗战中心
百万大献金,毛泽东、周恩来等捐献薪水
自1937年12月南京陷落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武汉作为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各重要机关的临时办公地点,云集着各党政要员和众多国内、国际抗日志士,是部署和指挥全国抗战的军事和政治大本营、名副其实的临时首都,一度成为全民抗战中心。
国民政府在这里召开确立抗战建国国策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颁布《抗战建国纲领》;国民政府最高军事机关在这里部署和指挥了著名的武汉会战。更重要的是,国共两党合作,在武汉掀起了空前的全民动员、全面抗战高潮。
中共在武汉设立中共中央长江局,公开宣传抗战主张,扩大政治影响,恢复和建立了南方各省党组织,组建了中共领导的又一支劲旅———新四军。武汉,成为中国共产党从根据地走向全国的战略枢纽。
1938年,根据毛泽东“保卫武汉重在发动群众”的精神,共产党人主导发起“百万大献金”运动。从7月7日开始,武汉闹市区设立6座固定献金台和3座流动献金台。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捐献自己的薪水、伙食费,一些国民党要员也慷慨解囊,社会各界人士争先恐后,献金台前人山人海。原计划举行3天的献金运动因民众踊跃参加,延长两天。献金人次超过50万,献金总额达93万元。这次献金活动,是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规模、影响最大的一次。
图为:抗日名将张自忠
挫败日寇“速战速决”图谋
多场战役歼灭、牵制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七七事变”后不久,日军参谋部预定在三、四个月内消灭中国军队主力。日军在战略上采取“速战速决”方针。但在武汉会战前,日军发动全面对华战争已近一年之久,中国虽然失去部分国土,其政府和军民仍愈抗愈烈,粉碎了侵略者的呓语。于是,日本陆军部又将占领华中重镇武汉作为尽早结束中国战争的最大机会。
在武汉保卫战中,我部署百万兵力,在鄂、皖、赣、豫、湘五省区广袤土地上,以陆、海、空协同作战方式,进行了5个月的大会战,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至此,日军锐气接连受挫,被迫放弃“速战速决”方针。中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6年,日本制定“北进”进攻苏联西伯利亚,“南进”夺取南洋的方针,但在武汉会战中,日本被迫投入14个师团的兵力,占日本在华总兵力的约44%。这直接导致日军与苏军在中国吉林的冲突中,日军因兵力不足而失败。苏军因此避免了东、西两面艰难作战,集中主要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不仅如此,日、苏于1939年发生在中蒙边境的诺蒙坎事件,日方也因兵力不足而惨败,其主因是湖北随枣会战和新四军、国军128师在鄂中、鄂东积极进行游击战,加之中国其它战场,拖住了日军后腿。
1941年,日军实施“南进”策略。此时,在湖北境内进行的鄂西会战、老河口战役、新四军第五师发动的汉阳侏儒山战役等,歼灭和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支持了湘北、豫南友军,阻碍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
图为:李先念(前)与新四军第五师
鄂豫边根据地成持久抗战典范
新五师主力部队歼灭日伪军4.3万
武汉沦陷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大西南成为中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湖北作为由华中进入西南、西北的重要通道之一,成为抗击日军、拱卫战时首都重庆和为战略大后方提供有力屏障的最前线。
武汉沦陷,李先念率新四军精干支队南下湖北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经过两年努力,成功组建了新四军第五师,创立了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到1941年11月底,在鄂豫边根据地内,湖北就有20多个县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1945年初,新五师还接应和配合八路军南下支队,积极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发展游击战争,形成了有利的进攻态势。
到日本投降时为止,在共产党领导下,湖北有32个县建立了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民兵达30余万,主力部队达5万人,歼灭日伪军4.3万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昔日救亡闯雄关,沙场何惧险与难,短兵相接歼倭寇,甘将热血铸江山!”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在宜昌市优抚医院,91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王启正大声地念着自己的诗作,并斩钉截铁地表示:若遇外辱,还能杀敌!
(记者杨宏斌、实习生寇蔻根据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档案局、武汉大学教授敖文蔚、彭敦文相关论述整理)
数说湖北抗战
◆ 湖北民众伤亡逾93万人
◆ 湖北军民打死打伤日寇15万人
◆ 9名日军高级将领在湖北毙命
◆ 5名我高级将领在湖北壮烈殉国
◆ 双方投入兵力:
湖北抗战最激烈时(武汉会战)
日军投入兵力14个师团,30万人,
占当时日军在华总兵力约44%;
我方投入兵力120个师,逾100万人
◆ 到日本投降时,在共产党领导下:
湖北有32个县建立了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民兵达30余万,主力部队达5万人,
歼日伪军4.3万人。
湖北抗战五阶段
战争准备阶段
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
时间:自1931年9月,至1938年7月黄梅段窑失守
战略防御阶段
轰轰烈烈的武汉保卫战
时间:自1938年7月日军攻占黄梅小池进入湖北,至10月底武汉沦陷
战略相持阶段前期
战斗激烈程度居全国之首
时间:自武汉陷落,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略相持阶段后期
国、共、伪三种政权并存
时间:自1941年12月侏儒山战役,至1945年8月日军投降
战争善后阶段
国民政府在汉口中山公园接受日军投降
时间:自1945年8月日军投降,至1946年5月
(作者:徐娟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