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盘点:湖北人应该知道的春节老礼(组图)

发布时间:2016-02-05 17:37:36来源:SRC-13

  

大年三十晚上的篝火

  荆楚网讯 记者沈素芬
  
  一场冬雪后,暖阳带来春的气息。在距离家乡80公里的武汉,黄冈姑娘于丽这几天内心充盈着欢喜:再过两天,她将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到家乡黄州,与父母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团年饭。
  
  团年饭,中国人最重视的聚餐之一,据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丰盛的鸡鸭鱼肉与清淡的田园时蔬裹挟在浓浓的年味儿中,再配上一家老小欢乐的笑脸……简简单单一顿饭,就能给中国人带去一整年的幸福与心安。
  
  又到临近过年时,湖北各地的人们是吃团年饭、过年都是怎样的场景呢?一起来看一下!

年夜饭


  武汉:除夕“咵天”到凌晨
  
  除夕,武汉人要贴对联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要祭祖,吃团年饭,一家人团团围坐,边吃边咵,一直到转钟,才算完成了守岁。零点一到,就放鞭炮,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把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伢儿们。
  
  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开大门出门(封门钱纸留一头在门上)。出外拜年了。
  
  拜年在武汉也有讲究,初一拜父族的爷爷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亲友;初五是财神生日,商店复业接财神(蛮多做生意的都要到归元寺烧头炷香,祈求新年财源滚滚)。初六把初一累积起来的垃圾倒掉,这叫“送穷”。
  
  关于过年,武汉还有蛮多歇后语:像腊月下油面—有盐(言)在先;三十夜里吃藕—看穿了;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等等。但是不论这个年怎么过,过年的滋味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欢喜和甜蜜的。

全家出动去拜年


  黄冈:小年祭祀祖先 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洗澡
  
  来自黄梅的刘忠实先生介绍,小年那天,黄梅,武穴等地要去上坟。
  
  在黄冈,除夕早上贴对子,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人们会放烟花庆祝。自半夜时分至天光时分几乎都有烟花冲天,响声此起彼伏!
  
  至于过年日程安排,黄冈地区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将家里垃圾往外扫,更不能动土。而且还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团年饭


  黄石:年饭要用“三全”  团年饭的鱼不能吃
  
  黄石的春节,基本是从除夕开始的。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己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

杀年猪


  十堰:杀年猪、闹年,风生水起
  
  杀年猪是十堰人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进九”开始。十堰民歌《十二月》里唱道:“腊月廿十腊,家家把猪杀。砍上肉一吊,拎到姐的家。”
  
  杀猪的当天,猪的主人起早,在房头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劈柴烧水。先给要杀的猪喂好吃的食物,然后请杀猪匠,请帮手,请喝杀猪酒(猪血汤)的亲朋、邻居捧场。
  
  猪杀了,肉腌了,杀猪匠、帮忙的、亲朋邻居都围在场院中的大方桌上,喝酒吃肉,不醉不休。
  
  闹年,就是每年除夕前祭祖,表示与祖先一同过年。《清·房县志》卷十一《风俗》记:“腊月廿六日后,具酒脯荐祖,团栾合食,谓之‘闹年’。”这是说,农历腊月廿六后,家家户户都要带上酒菜到祖坟祭祖。祭祖时,在坟前大树下选块地方,铺上草席,摆上酒菜、果品、供馍,上坟人代表全家给祖宗拜年、敬酒,以示阴阳团聚,怀念之情。

新春的饺子


  襄阳:除夕吃荸荠 大年初一吃饺子
  
  在襄阳,老百姓过年一般会在年前一个月做准备。灌香肠、缠缠蹄、腌制各种鸡鸭鱼肉等腊味,准备各种年货。而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襄阳人一般都会买来灶饼,供于桌上,全家围在一起,一人吃一个,预示新一年甜蜜和幸福。
  
  在襄阳人的新年里,除夕一定要吃的还有荸荠。荸荠在襄阳方言里读boji,与“不忌”是谐音,因此吃荸荠就意味着这一年不好的事儿都忘记,都冲散。取意避凶就吉之说。也正因为如此,除夕的晚上,老人们都会把荸荠洗干净后煮熟,在12点的钟声敲响之前让孩子们吃,希望说过的不好的话老天爷都不记得,来年能有个完满的开始。
  
  过了除夕,大年初一的早晨,鞭炮声往往会伴着襄阳新年的朝阳同时亮起。大年初一,人们除了要吃饺子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走亲戚了。不过,这走亲戚也是有讲究的。比如大年初一拜父辈及亲人,大年初二走女方家人,而从大年初三开始,兄弟姐妹间就可以自行安排,也或者是朋友相聚。年货上桌,美食款待,如果来了小孩,长辈或是主人家还会大发压岁钱,意思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过年最开心的,当属小朋友

  
  宜昌:“赶老鼠”和“赶毛狗子”
  
  在宜昌人看来,“小年”那天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天刚麻麻亮,大人们就会怂恿家中的小孩们快快起床,赤膊条条,小孩一只脚穿上草鞋,另一只脚系上鞋带把鞋拖着,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木锤或木棍,然后到房间每一个角落,边敲打簸箕口里边念道:“簸箕刮两刮,草鞋拖两拖,老鼠子下儿十二窝,窝窝梭(流产)。”“二十四,拍簸箕,老鼠子下儿不成器……”这是人们对老鼠的诅咒,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除夕夜,宜昌有的地方还有“赶毛狗子”风俗。“毛狗子”学名狐狸。当天晚上家家户户打开大门,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齐声大喊:“毛狗子shuo吙!shuo吙!”“shuo”有音无字,其意为滚开滚开。据说,除夕晚上赶走了“毛狗子”,就赶走了霉运,第二年就会百事顺心。赶毛狗子时,有的人还会把家里的铜脸盆拿出来敲打,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以此吓跑“毛狗子”。

打糍粑


  恩施:杀年猪、打糍粑
  
  恩施地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民族文化如一朵奇葩一般,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恩施地区过年大概都在腊月二十之后就开始做准备,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杀猪,而且杀猪的时候也会请邻居到家里吃疱汤,同时这也是孩子们期待的时候。
  
  出了杀年猪,就是打糍粑。刚出锅的糯米非常好吃,用印盒把糍粑放入里面,然后用力的按按,就成了一个圆又圆的而且还有很多漂亮花纹的糍粑。恩施人家每家都有各种各样的印盒,花纹也各有不同,还有福禄寿喜等字样。
  
  快到过年那一天的时候,恩施人民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比如榨广椒、合渣等餐桌美食。

沔阳三蒸


  仙桃:“沔阳三蒸”和“沔阳三腊”受欢迎
  
  仙桃地区,以前都是在晚上阖家团圆吃年夜饭,但是由于现在大多为独生子女,特别是独生女出嫁后二老独守空巢,为了慰藉女方父母的孤独,现在一般是中午夫妻俩会娘家吃年饭,然后一起回婆家团聚。由于年饭已经不局限于晚上吃,所以现在一般只说“年饭”或“团圆饭”。
  
  年饭的食谱也极为考究。菜样一般用“吉利数”,如六、八、十等,以双数为佳,“数奇不吉”,具体数目依各个家庭具体情况而定。热汤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其中最具地方特色当然是“沔阳三蒸”和“沔阳三腊”。沔阳三蒸,仙桃的一道传统名菜,即粉蒸肉、粉蒸鱼、粉蒸蔬菜,年饭上一般蒸青菜,取其“清清净净”(仙桃方言是健健康康的意思)之意。沔阳三腊,腊鱼,腊肉,腊鸡,与沔阳三蒸齐名,风味独特,享誉荆楚。每逢春节前2月左右,开始准备,选料制作讲究。腌制后可保存长久,苍蝇蚊虫都进不得。
  
  荆州:鱼糕、鱼圆不可少
  
  正月头几天妇女不拿针线农历除夕,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在过去,有许多菜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且每样菜都有着寓意。荆州地处江汉平原,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比如,鱼糕、鱼圆、全鱼等都是不可少的,另外,炸春卷、发菜也都列在其中。其中,鱼糕是由于谐音,象征着步步高升;鱼圆象征团团圆圆;炸春卷等油炸制成的食物则象征一年红红火火;发菜也是取自谐音之意,发财。除此之外,年夜饭的桌上还少不了一道全鱼,全鱼自然是要头尾齐全的,没有切过的鱼,象征着“有头有尾”,更讲究的家庭会做四条喜头鱼,一是取喜庆之意,其次数目是寓意“四季发财”。
  
  说到春节里的一些禁忌,李启斌表示有些只是习俗,并不具备科学道理。比如,旧时正月里妇女不拿针线做活,过了初五才告解禁,故称此日为“破五”。妇女不能动针线只不过是几千年来女人们从年头忙到年尾,太累了所以给自己放个假。再比如,正月初一不扫地,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也有家庭还保存这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

贴春联

  
  孝感:除夕夜将“金元宝”送到门外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拜年一般拜到初初四为止。
  
  除夕之夜24时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神农架的春节

  
  神农架:游春山 祭神农 喝酥油茶
  
  神农架人在过年的时候要游春山,尝“白蒿”。过年第一道菜必定是一碗油酥。
  
  鲜嫩的白蒿,主人先请客人吃蒿,自己动第一筷,客人才跟着吃起来。白蒿是一种很好吃的野菜,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相传有一年神农架大疫,是神农氏现身,教民食用,治好了疫病。从此,神农架人就兴起了过年吃白蒿的风俗。神农架人不但在过年时吃白蒿,还要在正月十六日上春山。游百病。
  
  神农架人特重视元宵节,要举行玩灯会,比如舞龙、玩狮子、划彩莲船、舞蚌壳、踩高跷等。其中以松柏的“火龙”灯会最有名。山农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量斗米,点燃红烛插在米斗里,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过后,户主捧着“斗子灯”,喜气洋洋跨出家门,加入灯队绕村游行。先在正月十二巡游,然后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每晚由赤膊男子舞灯,老百姓用“花子”(一种喷出礼花火焰的手持焰火)烧龙,晚上远看,犹如龙在火海游。除了龙灯,还有各种排灯、彩船、花鼓、皮影、高跷、秧歌、舞狮、竹马、节节高等民间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