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曾经因为写随笔上瘾 余华有过好几年“不会写小说”

发布时间:2017-04-17 09:26:19来源:SRC-5173

昨日,来汉驻校讲学的作家余华参加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喻家山文学论坛”,旷新年、李建军、洪治纲等著名评论家围绕他作品的主题进行讨论。在接受学生提问的环节,余华妙语回答了很多人们关切的问题。

作家有一个毛病,见不得别人说他好

有学生问,以上世纪90年代为时间线,余华写出的父亲形象先后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

余华回答,这是典型的评论家思维,其实不存在作家有什么转变的问题,一个作家写下一个人物,他们有不同的命运,自然有不同的生活,不是因为创作理念的转变。

余华回忆,上世纪90年代,《读书》前主编汪晖请他为《读书》写随笔,那些关于读书、音乐和文学创作的一系列文章,可能客观上给自己带来了“学者余华”的虚荣。“作家有一个毛病,见不得别人说他好,说他好他就越写越带劲,一写就上瘾”。之后余华还为《收获》写了两年随笔专栏。等到回头准备写小说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写了3年多随笔,写小说已找不到感觉了。

“当时计划一部长篇小说,写某江南小镇上一个家庭四代人的生活,时间跨度一百年。等安心坐下来想写时,感觉完全不对了。怎么写也进不了状态。”余华写了8000字,废掉,第二次写了40000多字,又废掉,后来感觉好一些,一口气写到了18万字左右,再去美国呆了7个多月,接着又去了法国,才逐渐调整过来。

《18岁出门远行》入高考题,我考肯定不及格

“那么多评论家评说你,你最认同谁?”有学生提问。

余华老实回答,所有对他的评论,写作时他都不会去想它。

他回忆,《兄弟》上半部出来后,崔永元对他说《兄弟》写得很深刻,很多场景很脏乱,却是对人世最真实的描摹。余华对崔永元说,他写的时候可没有这样想过。

对于自己的《18岁出门远行》入选广东省某年高考语文题,余华调侃说,这让一些本可以进北大、清华的学生,不得不进了北师大。

他继续调侃:“我去搜广东一些中学高三语文老师的教案,教案写得好啊,对《18岁出门远行》一步一步分析,但让我考,肯定不及格,因为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余华 记者任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