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88岁画家周韶华再办画展 创作不分昼夜家人只好拉闸限电

发布时间:2017-05-15 08:05:51来源:SRC-5173


周韶华在画展上签名

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张亦弛

近日,著名画家周韶华作品展在鼎韵艺术沙龙开展,13日—14日,周韶华作品研讨会也在此举行。目前,88岁高龄的周老仍在坚持作画,每天至少画4个小时。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周老。

为创作“活得像个机器人”

周韶华曾因举办《大河寻源画展》《六十年艺术探索展》《梦溯仰韶画展》《汉唐雄风巡回展》等为世人所注目。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先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70多次。

谈及目前创作生活,周老笑言自己“活得像个机器人”,没有年三十初一,没有周末。“时间的流逝,全凭女儿告知今天几日几号。”他一般吃过早饭,就进到画室,中午短暂休息,每天最少画4小时。

画到兴起,衣服汗湿透,慢慢变凉,换身衣服继续画。有时遇到家人轮流喊他下楼吃饭,催得他连换衣服的时间都舍不得耽误,感冒是常事。

去年周韶华累倒了,大病一场。今年慢慢康复后,周老女儿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再不允许他画到凌晨4点;有时实在打断不了他的创作兴头,只好拉闸限电。

因为眼睛看书流泪,周老现在只能靠看图像保持阅读时间。他不看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深夜才看他想看的文化节目。有时间也会去看电影,但之前会先打听口碑,免得浪费时间。军旅出身的他,最爱看军事题材电视剧,如《潜伏》《长征》。前些日子,他十分奢侈地花了两天时间,把写抗战时期三军会师的《淬火成钢》看完,对照记忆温习历史,不让脑子空着。

逛博物馆仓库找灵感

上世纪80年代初,周韶华把自己创作实践归为三大战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海洋文化,呼唤民族大灵魂,技法上海纳百川。20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他发现民间美术在中国美术领域的缺失,为此拟定了新三大战役。在保留原有作品整理加工的基础上,将乡土文化、民间艺术如剪纸横向移植于创作中,同时,还继续完成汉唐雄风和荆楚狂歌系列的创作。

如今,因身体原因,周韶华把主要精力放在画小幅花鸟上,进入他所说的休整阶段。

周老一大爱好,是逛博物馆的仓库,从古代文物中寻找创作灵感,有些甚至来不及消化,比如随州叶家山出土的西周铜器,原封不动变成他最新的绘画符号。代表作《黄河魂》上的狮子,是他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见过的两只东汉时期的狮子。

自己最好的作品将悉数捐献

周老透露,6月1日,中国国家画院周韶华研究所将挂牌成立,他向中国画院捐献的163幅作品也将同期展出,与李可染、黄胄、刘开渠等7位画家作品共同亮相。周老直言,自己最好的作品将悉数捐献给各种机构。2005年,他向中国美术馆捐献了46件代表作品,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心血之作。

对当代画坛文化缺失、不重视艺术传播等怪象,周老直言批评,丝毫未减年轻时敢言的做派。他说,现在很多美术馆重收藏、轻传播,收了很多好作品,除了部分展出外,还有不少作品放在仓库,不见天日。这样的遭遇,他自己遇到过,也发生在蒋兆和、李铁夫等名家身上。

他告诉记者,这次进京,他要大声疾呼,美术馆要重视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传播三位一体,让观众有机会看到国宝级作品。

他的作品充满阳刚

10位学者、艺术家参加了周韶华作品研讨会。会上,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认为,周韶华1941年至1948年这段参加革命的经历,使他的创作弥漫着英雄气质,画风阳刚而热烈。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钟孺乾认为周韶华是湖北艺术的旗帜和logo,冀少峰也表示赞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湖北画坛风云激荡,周韶华的艺术创作及理论功不可没,发表了系列有影响的艺术评论,使全国都看向湖北。“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在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