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穿越千年寻找真实的孔子

发布时间:2017-09-24 12:05:04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文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2568年前的9月28日,孔子诞生。在他73岁泰山倾颓之前,他应该不会想到,此后两千多年,他仍将以各种面相出现在这块土地。

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今天的我们如何与这位圣人相识相知?对于孔子的记忆,大多是他的语录而非他这个人。这次,我们在《论语》中,在《史记》中,在林语堂、杨绛等当代文化名人的笔下,去寻找真实的孔子,哪怕一个背影也好。

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和他的老师们

孔子弟子三千,谁是孔子的老师?《论语?子张》记载,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这个卫国大夫可能是文字记载中第一个问孔子的老师是谁的人。子贡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文王、武王的大道并没有崩坏,还在人间。贤者理解它大的方面,不贤者了解它小的方面,文武之道,无处不在。夫子哪里不能学习?他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读《史记?孔子世家》便知道,孔子家贫,且贱,没上过好的贵族学校,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没上过名牌大学,只好自学成材,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仍然是有老师的。

韩愈的《师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其中郯子是春秋时郯国的国君,是孔子的政治课老师,26岁的孔子,一逮着机会,就迫切地向郯子虚心请教少昊时代职官制度典籍历史等情况。

苌弘是西周时的大夫,又称苌宏。后来由于在晋卿内讧中帮助范氏而被周人杀死,苌弘含冤而死,其血死后化成碧玉。苌弘化碧的历史典故就出自于此,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星象音律,是孔子的艺术课老师,孔子几次登门学乐。师襄亦称师襄子,是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老子则是哲学课老师,孔子一生只见过老子一次,但只此一回,便论尽了人间苍穹,无涯理道,生命万象。《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们常常以此来推断。孔子15岁才开始学习,一生都在充电。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可推断,孔子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

从底层做起

圣人也曾求职失败

孔子的第一份工作是“乘田”,这是管牛羊的官,那时他大约在二十六七岁。接着是当“委吏”,这是一种会计工作。孔子从来不忌讳谈论自己曾经干过底层工作,他甚至还带有某种自豪的口吻谈起自己的这一段经历。他说:“叫我管仓库,我就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就把牛羊管理得肥胖强壮起来。”

36岁左右,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但面试失败,没被录取。对于孔子,齐景公确实是动心了,曾经准备给他稍低于上卿的待遇。但是这一切遭到了以晏婴为首的齐大夫的反对,甚至到了有人要害孔子的地步。失于政并已暮气沉沉的齐景公改变了态度,是安慰又是敷衍地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总共在齐国呆了约一年半,虽然多次面试不济,他也不悲不怨,且行且求学。

此后,孔子回到故里,在鲁国求职成功,并卓有政绩,在51岁时官升三级。但在不兼容,甚至暗藏杀机的政治斗争中,55岁的孔子选择了带着理想离开,开始了长达14年的流亡。

学而优则仕。即使博学盖世,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但孔子的仕途却坎坷多舛,终其一生,寻知音,觅良主,知其不可而为之。

在陈蔡逃难的时候,他编撰了《春秋》,他一边寻找良主,一边退而修《诗》《书》《礼》《乐》,他创办了中国影响最大的平民教育,他的“学移民间”的私学有着与“学在官府”分庭抗礼的强大生命力,弟子弥众。

孔夫子的夫人

相夫教子以顺为正

孔子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翻译家、文学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写道,这怪不到孔子,“周公制礼”就没有女子。

司马迁《史记》里面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被鲁国人称为“长人’。九尺六寸有多高?司马迁说的“尺”是周朝的尺,要小于现在的市尺,按周尺一尺折合现代公制19.9厘米计算,那么孔子身高就是一米九一了。

十九岁,孔子娶了一位复姓亓官的夫人,一年就生下一个儿子,鲁国的国君昭公向他道喜,特地送了一条大鲤鱼来。孔子为了纪念这桩事,便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鲤,号伯鱼。伯是老大的意思,因为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儿子,孔子只有伯鱼这一个儿子,年五十,先孔子死。孔子肯定有女儿,公冶长就是他的女婿,但孔子有多少女儿无从考证。

同为女人,杨绛对“孔夫子的夫人”很好奇,并在史书中考证:我们读《论语》,就知道孔子的日常生活,无论饮食起居,都很讲究。这种种讲究,他老夫子自己决计是管不了的,当然是由家里女人照料。亓官夫人肯定很能干,对丈夫很体贴,夫妇之间很和洽。“女子小人”虽然难养,孔夫子一定“养”得很有办法。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煮糊了,鱼肉变味了,他就不吃。饭煮得夹生,他也不吃。五谷果实没熟的不吃。肉得切得方方正正,如果一片厚、一片薄,一块大、一块小,或歪歪斜斜、乱七八糟的,他不吃。市上买的熟食,他不吃。祭肉过了三天,他也不吃。他穿衣服也讲究。红的紫的不做内衣。暑天穿了薄薄的绸衣,必定要衬衬衣。冬衣黑羔羊皮配黑色的衣料,白麂皮配素淡的衣料。家常衣服,右边的袖子短些,便于工作。睡觉一定要穿睡衣,睡衣比身体长一半,像西洋的婴儿服。“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细嚼缓吞,不宜谈话。他认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亓官夫人即使不是贤能的夫人,至少也是以顺为正,能按照夫子的意愿管理这一大家女人的。

著名作家、翻译家林语堂在《孔子的智慧》中写道,孔子的思想不只是“处世格言”“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魂”。

人生短暂,究竟在追求什么?孔子追问了一辈子,两千多年后我们仍在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