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讯员辰熙、张德珺)“challenge!”…“challenge! It’s my turn to do our presentation.”课堂上,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随时等待布置的新任务,随时准备小组讨论进行抢答。在讨论、必答和抢答中,英语课堂顿时变得活跃起来。这是记者日前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体育系2012级社会体育1班看到的一堂普通的英语课。
据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外国语学院王瑾老师介绍,2012年9月她从英国进修学习回来后,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在其当时所带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12级生物技术3班的英语课堂上,尝试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模式根据班级人数、性别、英语成绩等因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指定了组长并以组长的名字为小组命名,如“小轩组”、“小康组”“欣欣组”等。每堂课老师会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布置任务,根据上课时的小组竞赛及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给每个小组打分,到学期末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在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一年的实践后,本学期伊始,王瑾老师又结合艺体生的特点,尝试对体育系学生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系实施一个月来,上英语课的学生多了,旷课的少了;课堂上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多了,老师说话少了;课堂气氛活跃多了,沉闷少了。体育系学生周治华说,以前学英语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现在分小组学习,老师主要是引导,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同一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同学争相抢答,课堂气氛相比以前活跃多了。而且组与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有了彼此竞争的劲头,大家的英语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王瑾老师说,“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每一堂课都要做很多的设计,课堂、课后教学任务的安排必须增强趣味性,同时要根据学生水平程度随机调整难度系数,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 编辑: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