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民驾车到光谷又添一条快速干线。随着八一路下穿通道试通车,市民驾车从珞珈山10多分钟就能抵达光谷广场。
珞狮北路10分钟到光谷
以前至少得花半小时
昨天上午9点,记者从珞狮北路路口左转进入八一路下穿通道。通道内空间宽敞、坡度平缓,照明非常好。驾车通过隧道中段时,可见在地下通道两侧各设一座公交车站,每个车站长30多米、宽约3米,比过去地上的武汉大学站更大。两个车站目前还是水泥毛坯,施工方称,车站要等上方武大“汉林”建好才能发挥作用,预计11月底可以投入使用。
记者以40公里时速前行,不到1分钟就穿过了下穿通道。而过去在双向4车道的八一路排队,走完这段路起码要5分钟。在通道出口设有一处红绿灯,右侧广八路仍维持由北至南单行,隧道出来的车辆可以右转经广八路开到广埠屯。随后记者沿八一路驶上光谷大桥,沿八一路延长线行至鲁磨路,全程非常顺畅,只用了不到3分钟。再右拐上鲁磨路,因为沿途红灯较多,车行约6分钟抵达光谷广场。而在同一时间段,如果绕行珞瑜路到光谷,需要通过“武汉第一堵霸”街道口,而体院路段本来就路口多、红灯多,现在还在进行地铁施工,要到光谷广场起码得半小时到40分钟。
部分收尾工程月底完成
每晚下半夜封闭施工
八一路下穿通道西起珞狮北路,东至光谷大桥,由八一路下穿通道和八一路(广八路至光谷大桥)道路改造两部分组成,道路全长约1.6公里。项目于去年6月20日开工,由武汉市政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建设。
下穿通道从珞狮北路东侧30米开始下穿,向东下穿武汉大学正门,在广八路前110米处出地面,隧道总长825米,其中暗埋段长596米、宽27米,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小时。隧道暗埋段上方为完全步行区,隧道中间附近设有一处地下公交车站,这是我市第二个设置地下公交站的通道。
八一路广八路至光谷大桥段长约650米,在广八路和珞珈南路路口各设有一处人行天桥,在楚天府门口设有一处人行过街地道,该段车行道维持现状11米宽,加铺沥青,北侧新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南侧新建人行道。目前工程只剩非机动车道还没铺设沥青,预计本月底就能完工。
施工方介绍,由于部分收尾工作还在进行中,目前八一路地下通道主体工程为试通车,建设单位将采取每晚下半夜封闭施工的方式,确保尽快完成后续施工任务。
老牌坊“长高”近两米
武大正门成新景点
八一路地下通道既是重要的市政工程,同时让武汉大学南北校区无缝对接,是武汉市为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献上的一份厚礼。
昨天记者在武大正门看到,原本地势低洼的正门区域被整体抬高近两米,整个广场如同一个石头打造的神圣祭坛。过去武大正门所在地如同盆底,遇到雨天就容易积水。新建的正门广场“稳坐”八一路下穿通道头顶,以老牌坊为中心,两边各有一排高大石质灯柱,看上去肃穆大气。
在原来八一路路面的地方,泥土堆积如山。据建设方介绍,这些土方将堆成造型,在上方打造自然园林景观,并将命名为“汉林”。让武大本校和测绘校区无缝对接。目前,武汉大学新校门广场及“汉林”园林景观、自来水、路灯等配套工程正紧锣密鼓实施,计划在11月29日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之前全面竣工。届时,武汉大学将呈现“逸静清新”、“百年树人”、“三阶韵景”、“文澜石趣”、“九曲花坡”五大节点景观。
下穿通道材料环保又便宜
较同类型通道节能50%
八一路地下通道内消防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排水系统均采用智能控制;空气质量测试仪自动检测空气质量,智能启动14组通风系统,既节能又保证空气质量;照明灯具采用照度高、耗电低的LED光源,同时通过光照传感器智能调节照明亮度,相比同类型通道节能达50%。
另外,其他类似通道结构外装饰,普遍采用水泥纤维装饰板或石材干挂。八一路地下通道工程选用陶瓷薄板干挂,具有板面大、质量轻、降噪效果好等特点,比水泥纤维装饰板强度大,又比石材环保造价低。
老堵点街道口减负三分之一
珞喻路交通压力大大减轻
八一路下穿通道通车后,周边拥堵的街道口、珞喻路可以松口气了。
八一路是武昌地区东西向的城市次干路,向东与光谷大桥对接,向西直达洪山广场,是武昌东部地区仅有的几条贯通性较强的道路。尤其是八一路延长线贯通之后,这里成为武昌地区直通光谷最快的道路。去年6月开工后,八一路从双向通行改为单向通行,周边街道口、广埠屯、环湖路车流加大。尤其今年2月24日八一路(珞狮北路至广八路段)全封闭施工,周边地区交通形势更加严峻。
八一路下穿通道通车,无疑给周边拥堵的交通辟出一条“泄洪道”。昨天在通车现场,洪山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刘剑虹介绍,现在街道口地区早晚高峰时段车流已经饱和,每小时车流量达到5000台次。八一路下穿通道通车后,预计街道口车流量将“减负”三分之一以上,整个珞喻路交通压力都将大大减轻。甚至环湖路以及雄楚大道的交通压力也会轻很多。
施工条件“先天不足”
珞狮北路恐又成新堵点
有喜也有忧。昨天在通道珞狮北路出口可以看到,因为珞狮北路南北通行车流太大,导致隧道方向来车,一个红灯等了足足3分钟,但绿灯放行时间只有短短十几秒。在珞狮北路上,排队车辆足足有200多米长,几乎排到了武汉大学茶港侧门。珞狮北路因为道路狭窄,又汇流洪山侧路、二环线匝道来车,在八一路红绿灯路口高峰时段本就是个堵点。隧道出口设在这个路口东侧,在高峰时段难免形成东西、南北向车流叠加。“这里恐怕又会成为一个大堵点。”刘剑虹担忧地说。
设计地下通道时为何没有选择越过珞狮北路?施工方介绍,这是因为施工条件“先天不足”。沿着珞狮北路,下方是一个大型排水箱涵,上方是二环线高架。如果下穿通道从箱涵底部穿过,整个隧道挖得太深,施工代价将更高。另外,挖箱涵“墙脚”,会带来箱涵塌方、渗漏危险。若选择建立交飞跃珞狮北路,又被二环线高架占了位置。因此八一路下穿通道出口只能被挡在珞狮北路东侧。
面对可能出现的堵点,刘剑虹表示,在这个路口本来就设有一个常驻岗,专人在这里负责随手调整红绿灯,合理放行车辆。接下来洪山交通大队会考虑在这里多配置警力,随时灵活调度、疏导车流,尽可能减轻拥堵。
文/记者匡志达 图/记者蔡晓智
(作者: 编辑:刘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