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陵园墓地促销花样多
记者走访一圈发现,陵园市场如同卖房,交通、配套、区域位置等均影响着其价格。在中心区域几大陵园,其公墓价格较高,而往三环以外走的公墓,其无论是宣传语,还是服务,都让人有种促销的错觉。
如一家陵园网站上写着:“离汉口、青山最近,新建陵园低价入市,是武汉惟一工薪价位。有眼光家庭的实惠之选,买到就是赚到。”而光谷片一陵园则宣称:“地铁二号线延线上,随着区域重点工程的打造,未来区位优势更好,交通便利,城市配套设施完善”。
除了重宣传,三环外一些公墓还推出“实地观看,免费派车接送,自驾车前往补200元油费。购买还送实用礼品一份,享受折扣”等优惠。
整体来看,中心区域陵园数目少,交通方便,基本不愁“销”,而三环外,远城区的陵区,在便利上略差的,风水和整体环境上则偏好。
对于墓地涨价过速,一位陵区工作员表示,公墓批地本身难,且墓地不能像房子一样,可往上盖,因此寸土寸金。而在划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有更多利润,只能是不断涨价。
扭曲的厚葬
又到清明祭扫时节,“厚葬”现象再度引发热议。
在武汉,万元以下的墓穴越来越难觅踪影,一个高档骨灰盒售价上万,各类殡葬收费名目繁多……所谓厚葬,有几分情愿、几分无奈?炙手可热的“殡葬经济”背后,藏着怎样的社会隐忧?
我们更应深思:对于逝去的亲人,当如何寄托哀思?是当亲人在世的时候,且行且珍惜;还是在亲人离世之后,花高价买一格豪华墓位……
公墓建得像北京天坛
昨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新洲区汪集镇,探访一处网上盛传的“豪华公墓”。
公墓距离镇中心约1公里。红墙大院内,仍在施工。入口处的两侧,是两幢对称的徽派建筑,雕梁画栋。一名施工人员见到记者后感叹:“多少人活着的时候,也住不上这么气派的房子!”
往里走,正面是壮观的“天坛祈年殿”,在几十米高、可拾级而上的建筑上,耸立着克隆版的“天坛”。“天坛”两边,各有一座高高的佛塔,形似山西的应县木塔。在公墓主体建筑的中央部位,有一座四面观音像,连基座有四五层楼高,细看,像海南三亚的“南海观音”。
再往前走,还可以看到一座天坛式建筑。两座“天坛”,隔着中间的观音像,遥相呼应,十分气派。对比之下,公墓周边的农舍更显低矮。
据管理人员介绍,该公墓占地400余亩,2010年获民政部门批复后开工,总投资8亿元,今年可全部建成。该公墓的理念是“打造全国首个格位式公墓”,格位室就位于记者看到的天坛、佛塔等景观下面,每个格位的截面约0.2平方米,共40万格。“这个公墓看起来确实豪华,但价格却是平民化的,并不贵。”
“平民化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对方称,目前的初步意向是每格1万元,有的可能2万元,有的也可能更低,由于公墓还没有正式开售,所以价格没有最后敲定。
一个骨灰格位售价1万至2万元,算平民化吗?周边村民告诉记者,他们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家里还有日常开销,还有孩子上学,是拿不出钱来买这些墓位的。与城区房价相比较,一个0.2平方米的公墓格位1万至2万元,每平方米的价位就是5万至10万元,这已远远超过高档商品房的价格。
“羊毛出在羊身上。说白了,公墓建得越气派,摊到购买者身上的成本也就越高!”有人直言。
(作者: 编辑:田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