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啃老一族调查:被溺爱还是生活所迫?

发布时间:2015-03-28 09:40:20来源:SRC-13

我有话说 参与讨论

90后在社交网上秀父母“疼爱”

  荆楚网消息(记者 郑青)24岁的“单身贵族”小陈月工资2000元,父母“接济”3000元。每月美容、化妆品不能缺,衣服好看就买,偶尔上理发店换个造型,再加上和朋友聚餐健身,一月下来,她“穷得很”。

  如今,像小陈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们,很多是独生子女,大多受家庭溺爱,这使得他们更喜欢超前消费,在他们看来,透支消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生为儿为女,无怨无悔”,是多数父母坚守的信条,加之,房价高、就业难……在生活压力面前,很多父母是硬撑着被“啃”的。

  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生活在武汉的“啃老族”,父母在财力和情感上的高成本支出叠加,已成为家庭无法言说的重负。

  就业难 初出社会靠父母

  “现在就业形势不景气,像我这种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想顺利找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踏入社会,不得不要父母帮忙。”

  易轩2012年7月在武汉一所大学毕业后,工薪阶层的父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拖人帮他谋到了一份坐办公室的差事。“虽然工作环境图了个轻松,但一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应付平时零花、打车的开销都已很难,哪还有余力帮助家里?”干了半年的时间,易轩觉得工资太低、没有发展前途,不顾父母反对就辞了这份工作。

  随后,易轩在一年内两次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均未能通过;在之后半年多里,他又先后换了两三家企业,一直处于漂泊不定的状态,工资在1500元上下。

  半年多下来,他不仅没留下一点积蓄,28的“大男孩”还在父母家又吃又要。每当看到父母无奈而又焦虑的神情,易轩打心眼儿里不想啃老,“我一直在很努力地找工作,但学历一般,没有人脉资源,频频跳槽换工作,收入总是不如人意,现实的就业压力让我别无选择”。

  进入社会已有三年,辗转反侧中,易轩已经成了“啃老族”。

  房价高 安身立所靠父母

  2010年从安徽一所知名院校的硕士毕业的闵杰,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来到武汉工作,月均收入可达6000元,并在美丽的江城邂逅了人生伴侣,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他最近开始犯愁。

  “当初踏入武汉第一步起,我就心底定下目标,要在这里安家落户。这几年一直观望着房价飞涨,现在也持高不下,自己的收入涨幅根本跟不上,实在没办法出手。现在和‘媳妇’谈恋爱3年了,结婚买房再也拖不下去了,只能向爸妈求救。”

  在大城市,高房价已经成为催生“啃老族”的重要原因。

  闵杰计划在流芳火车站(地铁2号线南延长线的终点,三环线外)附近买一套90平方米的婚房,总价80万元。他算了一笔账: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存下了30万元,自己银行卡的存款也只有七八万,其余的用公积金贷款。

  “我一到周末就跑楼盘,相比较,高新六路的这套房子虽然偏远,但比较适合我家的情况。”一套房子就把一家的积蓄耗光了,闵杰感到很无奈:“其实我不想父母的攒下养老钱都用光了,但结婚时,谁不想有一个稳定的安身之处?租房价格并不便宜,而且还要面临随时被收回、不断搬家的可能,谁愿意忍受这样的折磨呢……等以后有能力了一定回报父母。”

  在大城市高房价的重压之下,能不啃老而完全靠自己买房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正是严重超出收入水平的畸高房价,迫使一些年轻人不得不向父母求助。

  养儿难 奶粉尿布靠父母

  在武汉市洪山区虎泉街一处裁缝摊位,路人长年累月会看到一个开档裤衩的小男孩在玩耍。50多岁的李大妈脚踩缝纫机伏案作业,老伴在一旁帮人修补鞋子,客人多时他们时不时望一眼旁的孙子,闲暇时会轮番起身照看。

  老俩口和一个待业在家的姑娘,主要依靠这间裁缝摊位维持生计。老俩口身体没有大的毛病,虽然经济上不太宽裕,但日常生活还过得去。由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姑娘一直“啃老”,使老两口失去了往日的笑容。

  “我们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姑娘,小时候在生活上自然想方设法满足她的嗜好。随着她一天天的长大,养成了一种任性、固执、脾气暴躁、我行我素的性格。高中毕业后,她就去外地打工,一年后,带回了一个外地的男朋友,当时我们都不同意,她就几天不说话,早出晚归,在家呆了十多天,又一块去了男朋友家。两年后,他们两人结婚生子。”

  后来,小两口长期闹矛盾,姑娘隔三差五常带着满身伤痕跑回娘家。看到娇生惯养的姑娘遍体鳞伤,老两口自然心疼不已,好吃好喝精心伺候,生怕姑娘有啥想不开。经过社会闯荡、婚姻不幸的姑娘,失去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闯劲,没有勇气走出家门。

  “女婿在外地打工,过年才回来看孙子,每次都不带一分钱。孙子从断奶到现在2岁半都是我们来供养,奶粉尿布一个月开销至少1200元。”而如今,本来拮据的生活又增添了几分紧张,他们是有苦难言,只能撑着“被啃”。

  专家:对待“啃老族”多点同情和引导

  春季到来,又是一波找工作的浪潮。而相对于找工作人数的增加,近几年,“啃老族”的人群也在悄然扩大。湖北省委决策咨询顾问、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表示,要区别看待“啃老族”,不能将原因全部都归咎到个人上,家庭和社会也有不可推卸的关系。

  “孩子啃老与父母也有很大关系,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总是怕孩子累着、钱不够花,盲目的溺爱助长了孩子啃老的底气。久而久之,孩子缺乏吃苦受累的精神,不愿出去工作养活自己。”冯桂林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支持”要量力而行,如果节衣缩食、榨干自己积蓄而导致晚年凄惨,这样也不符合社会伦理。

  然而,工作难、收入低、物价高……本应成为社会工作主力的80后、90后,一不当心成了“啃老族”。

  对于这种情况,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认为,年轻一代普遍对就业工作有较高的要求,心理承受能力差,住房、购车等社会压力对其身心影响较大,导致不少人逃避压力选择啃老。

  对此,梅志罡认为,社会对“啃老族”要多点同情和关怀,应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社区、慈善机构、志愿者等作用,为啃老族及其父母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用人单位不光只是“用人”也要“育人”,提高年轻人的心理承受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学校教育也要增加体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兼职,提高年轻人的就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