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新洲“花朝节”为何红火了800年?日寇占领也未中断

发布时间:2016-03-23 21:41:00来源:SRC-13

  相关新闻:十多万人新洲旧街“闹”花朝 商货绵延十多公里

 

  高清组图:十多万人新洲旧街“闹”花朝 商货绵延十多公里

  荆楚网讯 记者 郑青

  “树发芽,草返青,花朝赶集去相亲。看大戏,瞧杂耍,烧香许愿求仙卦。吃面馍,切蒸糕,米粑油馃尝个够。买副犁,卖把镰,逛过庙会好下田。”这首流传于鄂东地区的乡村小调,哼出了武汉新洲旧街花朝节的乡土民俗风情。

  旧街花朝节,这个传承800余年的民间节日,年年举办,年年红火,即使是日寇占领新洲时期也未中断,今年也不例外,仅3月23日当天,就吸引了鄂豫皖湘赣五省20余县市的10万多游人商贾前来“闹”花朝。

  旧街花朝节缘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赶花朝的游人赏花踏青 

  地利人和是其天生的优势:大别山麓的“咽喉”

  新洲旧街因地处鄂豫皖等省交界,自古就是鄂东地区的商贸重镇和物流、人流中心。山货运出了大山,在此歇脚,平畈人走到山脚,不愿进山。于是,新洲旧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大别山区与大汉口商埠架起了桥梁、牵起了纽带。

  就像旧街籍的台湾教授操稚青先生特回家乡观看花朝会后所抒怀的那样:“大崎山大古城春,十万声喧绿水滨,九省闻名诗盛会,百花争艳爽游人。”

旧街花朝街上,手工椅子交易现场

  尤其要夸夸它从不间断的传承:鄂东唯一的存在

  农历二月十五,这一天相传是百花生日,民间俗称花朝节,也是汉族人民外出踏青的日子。而鄂东一带至今保持“花朝节”这一独具浓郁乡土气息传统习俗的,唯有武汉市新洲区。

  旧街花朝节,始于南宋,这一天百姓上庙进香、逛集看戏。从明末开始增加了买卖,此后的清朝,邻县的黄冈、麻城等地的农民慕名而来,顺便带些山里的竹、木器等土特产出售;武汉、黄陂以及安微、河南人也闻讯而至,带的多是铜、铁制品。到民国期间,江苏的绸缎、湖南的湘绣、江西的木耳和香茹等都来赶会,使整个旧街花朝会充满了物质交流的色彩。

  会期也从一天改为三天,会址也从大庙内改到空旷河淮和大街上,而且风霜雨雪无阻,屡经战乱不停。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强占新洲城,严禁群众集会。旧街人为防日寇下乡扫荡,与敌人巧妙周旋。他们在5公里外的刀楼寨设哨,监视日军动向,年年在河滩上举办花朝会,从未间断。解放军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盘踞旧街,不准乡民集会,人们则暗迁会址于枫树岗,照常集会。

  解放后,花朝节一直延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花朝庙会逐步摒弃了封建迷信等不良成分,成为固定性的物资交流大会。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花朝节仅由乡镇一级组织小范围举办。至新世纪开始,花朝节由区政府主办,并将其冠名为新洲旧街花朝文化旅游节。

卖竹制品的村妇吴桂敏

  最终还是听听街坊怎么说:“这是一个规矩”

  花朝庙会期间,正值年节结束,备耕开始,群众乘赶会之机,自发带些日常耕作用具做点交易。

  在庙会戏台外围,71岁的吴桂敏坐在新编织好的簸箕、竹篮后面,没有叫卖甚至没有流露出期待顾客上门的迫切眼神。她在花朝节摆摊已有10余年,而她一天也只做一张簸箕,一天卖下来也就100块左右的收入。“这东西现在不值钱,卖钱不重要,主要是来凑热闹的。”吴婆婆说。

  村妇石慧明也是来看戏的,她是从外村嫁到旧街的媳妇,从七八十年代起,她们家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逛集市,买农具。而刚刚结束的楚剧更是让她和老伴意犹未尽,因为这样的搭台唱戏每年只有两次,另一次是在端午节。

  “这是一个规矩,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出来。”一口方言的石慧明简短而通俗地表达了她对花朝节的认识。

旧街花朝节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