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刘明杨)6月26日,从武昌理工学院传来喜讯,由该校牵头的“生物多肽糖尿病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多项成果获湖北科技进步奖、湖北自然科学奖,《一种核桃活性多肽提取物的基备方法及应用》、《一种洋葱活性多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种用于肺癌检测的RBM5 FISH探针的制备方法》三项发明专利目前都已拿到受理号。
2013年初,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下发《关于批准建设2012年度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的通知》,湖北高校共有21个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立项建设,由武昌理工学院牵头申报的“生物多肽糖尿病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获批,该校将牵头与协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广州博济医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广信生物医药研发有限公司等一起对生物多肽糖尿病药物进行合作研发,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着力解决生物多肽糖尿病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各环节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促进高等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该项目也是湖北同类高校中首批唯一获批的协同创新中心。
在“生物多肽糖尿病药物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后,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教授作为中心负责人高度重视,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主持召开了相关专题会议20余次,对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进行决策、策划和具体部署与指导。学校成立了校长牵头、副校长负责的专门工作专班,负责中心的组织管理、人才引进、平台建设、项目研究、学科建设等相关工作的协调与督办。该校一次性投入近400万元用于实验室基础条件改造和仪器设备购置,调拨400余万元仪器设备至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了涵盖药物发现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药物制剂实验室、药理实验室等1000平方米的实验中心。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中心以引进、聘任、培养、兼任等方式,成功引进了3名美国专家、3名“楚天学者”、1名“黄鹤英才”,特聘了1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
该校协同创新中心阮金兰教授介绍,中心成立以来,通过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转化,成功转化多肽合成车间和多肽新药研究、自动节水灭菌装置的设计和开发、耐高温软输液瓶压塞机的研制等7项科技成果。科技成果产出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目8项;承接了企业生物多肽类3.1类新药研发委托项目1项,目前正在按照国家新药注册技术要求,进行制剂成型研究;发现了具有显著调节血糖且成药性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个产品;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中心’的建设对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科研成果产出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心”主任、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教授多次强调,创新机制体制,要围绕“有利于形成一流的创新环境、有利于聚集和培养一流的人才、有利于形成一流的创新成果”的目标出台系列管理制度,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协同创新。
武昌理工学院依托中心科研平台,开展联合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1个创新团队成功入选“2014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获批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一个省级2014年度科研项目计划课题。中心老师代建丽申请的《一种用于肺癌检测的RBM5 FISH探针的制备方法》获受理,目前已到公开阶段。代老师告诉记者,“我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强大团队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个实验,过程虽然很艰辛,但是考虑到我们生物工程这个专业以及学院也需要这方面的发展,我坚持了下来,成功地完成了它。”她谈道:“我带了两个研究生,同时学校又给她们配备了制药专业的各年级优秀本科生,组成两个科研团队,学生很辛苦,没有周末、寒暑假,一直在实验室做实验,但是从不抱怨,一直默默付出,学生专研刻苦令我感动,大家成长也很快。”
(作者:王淳)
编辑: